寶如道:“臣婦隻之國之本在民,卻未傳聞過國之本在士,無事袖手交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依臣婦看,隻說不做的士大夫,倒不如辛苦耕作準期征稅的升鬥小民和邊疆抗敵的軍漢。”
祝皇後道:“聽聞母後身子不適,請了徽王妃出去抄經,媳婦們深感不安,如何能讓長輩抄經?合該我們身為媳婦的抄纔是,我與安mm稟了官家,道是母後身子不適,這抄經還是我們親身來抄纔是,萬不敢勞動王妃娘娘。”
這摺子一上,朝中文臣嘩然,本朝重文輕武,一貫文臣對勳貴多有些看不起,現在此事上卻被勳貴們搶先表忠心打了臉。最關頭而奧妙的是,徽王是誰?當明天子的親爹!他支撐征稅意味著甚麼?莫非官家也有此意!而弘慶大長公主、寧國公府的支撐也讓很多人不測,但也有內裡曉得些內幕的人曉得前陣子寧國公府和大長公主府受過宮裡的告誡,隻怕這是急著表示儘忠,內心一定就有多麼想征稅了,是以當然文臣們勳貴們毫無時令隻知媚上的行動嗤之以鼻,卻也不免心中微微有些波瀾。
這時三司戶部判官許寧上摺子,請上改進稅法,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以解底子之困。這摺子如同一顆石子落入了本就不平靜的湖水中,全部朝堂喧嘩不止,動亂不安。高祖曾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現在讓士大夫與民普通納糧繳賦,這還得了?本來不死不休的征稅派死戰派媾和派等官員改換臉麵,合力攻訐許寧,禦史台一夜之直接到雪片也似的彈章。
固然許寧交了奏摺今後,多日未曾和她說話,她卻曉得,他必然很難,作為一名毫無根底的贅婿,他冒然以一人之力,決然與全部官名流大夫階層對決,這幾近是一種自取滅亡的行動。固然這一世他已和緩了很多,鋪墊了很多,這一世提出的做法與上一世也大有分歧,卻也一定比上一世遭到的壓力更輕鬆。
太後想不到她一個販子夫人,竟然如此嘴利,已是氣得雙目圓睜道:“的確是販子無知婦人,隻知蠅頭小利,哪知立國之本?”
恰是風雨欲來之時,寶如接了宮中傳召的口諭。
這一番雷霆之語,卻大多是藉著怒斥寶如之機,敲打中間的徽王妃了,寶如心中雪亮,不慌不忙雙膝跪下道:“請太後息怒,臣婦無知,隻要一點不解,請太後教誨,國度養士數百年,待士大夫不薄,為的是士大夫們有仗節死義之忠,治國平亂之能,臣婦生在鄉間,尚知家中如有難,吾輩婦人之流尚知拔釵鬻之,以解家困,現在國度有難,為何身為士大夫們,卻不肯出錢著力,報效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