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戛納和威尼斯。
安妮本身倒是想得挺開:
這兩句話無從辯駁。
奧斯卡是電影姐的最高承認。
這是瞿導的原話。
安妮不能直接從奧斯卡刷起,她就要把其他電影節都刷遍……她並不曉得本身要成為“全民女神”需求做到哪種程度,但把含金量比較高的電影節獎項都刷一遍,總歸是有幫忙的。
“不曉得能為安妮做甚麼,言語的欣喜,物質的安撫?我想,當真去旁觀安妮的作品,纔是對她最好的鼓勵吧。”
“華國電影《桃花扇》,獲得以下提名:最好影片、最好男演員、最好女演員、最好導演,最好音樂、最好編劇……”
“我們在柏林等他。”
但再討厭安妮的人,此時也不得不站到她的陣營。
在產生了那樣的事情後,安妮仍然冇有燃燒演出的熱忱,應當嘉獎她一個影後啊!幾次旁觀《桃花扇》的話,觀眾也會發明,安妮扮演的“雯雯”是越看越實在的。她能夠不如鄭琳那麼豔光四射,一下子就吸引了重視力,但“雯雯”能夠被回味……安妮演的很好啊,她完整能夠再拿一個影後!
他們乃至很蒼茫,不曉得賀歡安妮,如何會演變成攻擊牴觸。
《桃花扇》不是冇人養的不幸孩子,和那些獨立電影比起來,華語電影圈的最高配置都集合在它身上……固然還冇到柏林電影節公佈比賽單位入圍名單的時候,華國這邊卻的確獲得了動靜:《桃花扇》的入圍是毫無牽掛的。
七個重量級獎項提名,《桃花扇》真是要浪到飛起來啊!
電影人熱中於插手電影節,不但是為了獎項,也是為了推行電影――對《桃花扇》來講,推行華國文明的意義比較大,如果隻是尋求影片發行的話,直接找華納或者迪士尼談都行。
安妮現身柏林,就是存眷度啊!
看看她在短短四年多的時候裡,攢下瞭如何的身家?酬謝如此豐富的事情,碰到一些傷害也是必定的。這一點都冇打擊到安妮長進的主動性,她曉得,一旦她畏縮,阿誰變態纔會歡樂鼓勵――可她的脾氣,向來是敵強她更強的,如何能夠畏縮?
但動不動就鬨他殺,乃至付諸行動的粉絲,冇有一個藝人會打動會喜好!一條生命的分量很沉重,背在身上是心機債,能冇有就最好啦。
4億美圓的華國票房,不管是華納還是迪士尼,都想拿到《桃花扇》的環球發行權。他們不會期望《桃花扇》獲得《黑孀婦》普通的成績,但賺到上億美圓的好處,並非是天方夜譚吧?這畢竟是安妮的電影,這畢竟是一個好萊塢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