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大哥!真的是你嗎?啊,你真是吵嘴呀!曉得了還不奉告我!”
新疆天山:指中國境內的東天山,長達1760千米,占天山總長度的34以上,橫亙新疆全境,超越了喀什、阿克蘇、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昌吉、烏魯木齊、吐魯番、哈密9個地州市,是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的天然地理分界,也是新疆地理的奇特標記。
1783年,乾隆天子的侄半子棗烏魯木齊第三任都統敞亮疏鑿了天池溝渠。第二年春季溝渠斷流,“渠口高出水麵數十尺”,被以為”該處溝渠實於屯田無益”,是以被乾隆天子命令“停止開挖,其用過銀兩,著於敞亮名下,賠繳還項”。厥後敞亮著碑文時,隻對“疏鑿溝渠”點到題目而碑文中隻字不提:靈山天池疏鑿溝渠碑記“阜康之陽,靈山屏列,峰勢出冇雲霧中,上有天池在焉。俗傳此水為蛟龍窟宅,雪淹冰封,莫窮所自。人慾探其勝者,至山麓輒為風雨所阻。(1783年)餘飭騎從,自南山口取道而入。溪流盤曲,山徑紆迴,林木交蔭,蔚然深秀,穿岩越壑,迴旋於鬆雲蓊鬱之間,其不減蠶叢(指‘蜀道’)百折也。”都統敞亮這裡所言的不亞於蜀道的紆迴山徑,就在現在的石門以下。
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稱“百米崖”。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溶解,池水上漲並由北岸瀉漏下跌,構成近百米高的瀑布,流銀瀉玉,飛濺直下,水聲如雷;若逢陽光折射,則彩練當空,氣象萬千,有詩雲:“珍珠數泉懸半空,銀鏈高掛霧濛濛。煙水漂渺嬌陽豔,長虹飛架青巒中。”
“西小天池瀑布”的泉源為“醴泉洞”,此處,似洞非洞,埋冇難尋,又稱“隱乳洞”。泉乳從地下湧出,清淨甜美似醴,傳說是“王母娘孃的醴泉”。漢朝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公元前86年)的《史記》卷一百二十三曰:“《禹本記》言:‘國土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裡,日月所避隱為光亮也,其上有醴泉、瑤池’。”這裡說“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裡”(當代的一裡約合今0。75裡),即崑崙高約937500米,約為當今最岑嶺珠穆拉瑪峰(海拔8848米)的106倍,由此可見,“崑崙”是中華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跟著人們熟諳程度的進步,“崑崙”所指的山也產生竄改,《禹本記》中的“崑崙”指現在的博格達峰,現在的“崑崙”為西從帕米爾高原起,分三支向東漫衍的中國的最大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