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這都不明白,我們修神之人,和佛祖有關,那噠賴實在就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她都是佛祖的弟子,咱要拜也得拜見佛祖不是?”洛嘉慧道。
“我們先去拜見般禪大師吧!在這裡阿彌陀佛的化身就是般禪!以是到了西藏就必須先來拜見般禪大師!”
“老公啊,我們先去那裡?”薛冰道。
“老公啊!甚麼是般禪哪!是不是和和尚差未幾呀!”艾斑斕道。
大昭寺會聚了多少崇高的光和能量!邪魔外道等閒進不去找這個寂靜崇高的殿堂!
“歐,這提及來話可就長了,般禪這個稱呼,始於公元1645年。這一年蒙古固始汗贈給格魯派紮什倫布寺寺主羅桑曲結以“般禪博克多”的尊稱。般禪原為後藏(本日喀則地區)一帶對梵學知識賅博的高僧的尊稱。
康熙五十二年清朝派官員進藏封他為“般禪額爾德尼”賜金冊金印。今後般禪的宗教職位獲得清朝中心的確認。般禪六世貝丹意希,是第一個到過本地的般禪﹐他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前後到承德﹑北京﹐慶祝乾隆帝七十壽辰﹐當年冬圓寂於北京。五十六年廓爾喀(今尼泊爾)侵犯後藏﹐般禪七世丹貝尼瑪,退避拉薩﹐與噠賴八世籲請清朝救濟。般禪八世丹貝旺秋,二十八歲圓寂。般禪九世卻吉尼瑪﹐於1924年逃至本地﹐1937年返藏受阻﹐圓寂於青海玉樹。卻吉堅讚,為般禪十世﹐於1989年1月28日在日喀則圓寂。”
“誒!嘉慧說到點子上了!走吧!”一行人直奔後寺而去!
17世紀初﹐日喀則聞名黃教寺院紮什倫布寺寺主羅桑卻吉堅讚是當時黃教魁首﹐因精通梵學而被人尊稱為般禪。
明崇禎十五年(1642)蒙古和碩特部魁首顧實汗毀滅與黃教為敵的藏巴汗﹐在西藏成登時芳政權。
“嗬!看來這個般禪的由來還真是有些淵源了!那我們為甚麼不去拜見噠賴呢?”
!!
“誒!那可不能夠相提並論!這麼說吧,般禪就是西藏佛教的兩大分支之一,彆的一個叫做噠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般禪,即般禪額爾德尼,在藏傳佛教格魯派中,與噠賴喇嘛並稱,般禪是梵文“班智達”(意為博學)和藏文“禪波”(意為大)的簡稱。西藏人普通訊賴般禪是“月巴墨佛”即阿彌陀佛的化身。而噠賴喇嘛為觀音菩薩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滿清君主是文殊菩薩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般禪為“般禪額爾德尼”,“額爾德尼”是滿語詞,意為“珍寶”,並加封之前各世般禪,今後這一活佛體係得此封號。其駐蹕地為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般禪的影響首要在後藏,以日喀則為中間。明天恰是般禪來到大昭寺傳法的日子,以是我們是趕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