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霖戴上鋼盔,順手接過中間一名衛兵的步槍,大步走出了察看哨,直接來到了最前沿陣地,戰壕裡到處都是嚴陣以待的兵士。統統人手裡緊握著步槍,如同一頭頭餓狼一樣死死盯著劈麵的法軍陣地,隨時籌辦衝上去將那些法國佬全數毀滅。
“滴滴答答~!”在持續了多數個小時的炮火籌辦以後,宏亮的衝鋒號角終究拉開了打擊的序幕。
“好了!你們都不消勸了!”葛霖毫不在乎的說道,“我已經決定了,立即籌辦策動新一輪的打擊,履行號令吧!”
1915年2月,法國人在凡爾登率先嚐到了德國人的烈焰,2個月後,1915年7月30日,英國人在弗蘭德地區霍格〔hooge〕的戰壕裡也嚐到了這類異化著汽油、橡膠和硫磺的天國之火的味道,兩天的戰役中,英軍共喪失了31名軍官和751名流兵。霍格戰役結束後,火焰放射器龐大的近間隔殺傷力也第一次被寫進了作戰陳述。
葛霖動員部下的幾名將領一起趕到了火線,葛霖舉著望遠鏡察看了一下,皺著眉頭說道,“391高地是周遭十幾裡內的最高點,隻要拿下這個製高點,四周的法軍據點便不攻自破,以是必須儘快拿下391高地。”
葛霖大吼一聲,握動手裡的步槍和本身的部下一起衝出了戰壕,向著仇敵的陣地撲了疇昔。
“噠噠噠~!”法軍的暗堡裡噴出一條條熾熱的火舌,反對著中原軍隊的守勢。
“是!”世人見葛霖意誌果斷也不好再勸。隻能躬身領命。
“是呀!旅長三思,您現在是旅長了,全部旅數千將士還需求您批示,千萬不能義氣用事呀!”參謀長也趕緊勸道。
在阿誰年代火焰放射器早已經被髮明瞭出來,當代意義上的火焰放射器,其發明者被公以為德國人理查德`費德勒,他於1901年造出了一個火焰放射器樣品供德軍評價。費德勒的裝配已經根基上具有了當代火焰放射器的統統特性,該裝配為人力照顧。配有一個周長為1.2米的筒描述器,容器內部水平分為兩部分。下半部為緊縮氛圍瓶,上半部為燃燒劑瓶。當弓手壓下燃料筒上的節流閥手柄時。緊縮氛圍將液體燃燒劑經一個橡皮管從鋼質的發射管口噴出,發射管口有一個簡樸的燃燒裝配,液體燃燒劑被撲滅後,構成一束蘑菇狀的火球噴向目標。這個設備的射程是18米,能夠持續放射兩分鐘,但燃燒信管是一次性利用的,每次發射都必須換用新的。直到1911年才被德軍采取,德軍組建了一個有12個連的特彆團,設備了當代汗青上第一種火焰放射器。不過,過了4年,火焰放射器纔在疆場上顯現了它駭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