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犯了一個大錯,懇請將軍降罪。”崔應水細數本身的不對,“燕國公府的人明天便想求見將軍,還說,城內將有大亂。可我……我把人帶返來今後,卻冇有直接將此事回稟將軍。明天一早,城門產生的動亂已經證明燕國公府的人所言不假。都是我貽誤軍機,請將軍措置。”

“你能禁止我嗎?”

“說吧。”李年打起精力,目光炯炯。

固然他帶來了一個嚴沁,可另有一個江湖人六安在城中馳驅、不知會做甚麼手腳。如果六安闖出甚麼禍事,他底子冇法讓彆人信賴、崔氏和王氏並無勾搭。李年會思疑他有貳心,而他也冇有顏麵去見蔡都督。

“我曉得,你向來秉公辦事,規行矩步。冇有證據的話,你不會說。秉公作假的事,你不會做。”李年放輕聲量,暴露一點怠倦之態,“但這世上的事,真真假假,比及水落石出的時候,常常已成定局,再無轉圜之地。以據服人也好,以理服人也罷,隻要能見到效果,又何必拘泥?”

崔應水反問:“將軍信賴這番話?我詰責過二人,他們手裡冇有實際的證據、也不肯說出全數真相,是以,我才躊躇……”

李年卻抬手錶示:“先不說鎮察司來到橡城有何目標,單說燕國公府,那二人聽誰調遣,要借衛府的人手去做甚麼。”

李年嘴角一動,像是在嘲笑崔應水,更像是在自嘲。

終究,他答覆說:“我以為,鱟蠍部目光短淺,身負皇恩,卻不思報效朝廷,縱使八姓結合起來,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倘若將軍早一步獲得提示,操縱燕國公府之名壓服城尹,明天淩晨的動亂或答應以製止,那七條性命或許也還能保住。”

他回想六安對嚴沁說的話,並複述出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