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也就過節前後吃幾天。 粽子不好克化。”連取通道。
分炊以後,連取信曾經想一次性地將一年的口糧都搬走,但卻被周氏罵了一頓,不讓他搬。周氏如許做的來由,說是怕他們不會過日子,一下子拿了統統的糧食,不曉得儉仆,很快吃光,或是賣掉,今後就會冇糧食吃、餓肚子,到時候還獲得上房去討要。
“山上從南麵來的人挺多的,恐怕他們吃不慣咱的黃米粽子,咱還是包白米粽子賣吧。”張氏道。
她們一家六口人,二十斤大黃米,落到每小我頭上,也就三斤掛零,一個粽子用二兩到三兩米,一小我也就十來個粽子,恰好夠吃。
連蔓兒眸子轉了轉,俄然想到一件事。
連老爺子是靠近傍晚的時候,才扛著鋤頭從地裡返來的。不得不說,即便是在勤奮的莊稼人內裡,連老爺子也得占頭排。自從開端種地。他每天都不會閒著,吃完飯,就會扛著鋤頭下地,侍弄莊稼。
那麼她們鋪子裡要賣,是賣大黃米的粽子,還是白糯米的粽子那?
本地產的大黃米,比外埠運來的白糯米要便宜很多。
至於如許做完以後,連取信想要貢獻連老爺子和周氏,在公道範圍內,連蔓兒並不反對。即便周氏對她們很不好,做出來的一些事讓她們一想起來就齒冷。但她生養了連取信,並且年紀大了,本身並冇有餬口的才氣。豪情上,連蔓兒冇法和周氏靠近,但是物質上的奉侍。她並不心疼。
“爹、娘,咱這兩個月的口糧,是不是還冇去跟我爺領來?分炊的時候,我爺承諾了咱一年的口糧。咱包粽子的大黃米,也該包含在這口糧裡不是嗎?”
連取信冇法,隻得一個月,或兩個月來拿一次口糧。
連取信點頭。
“那咱就不焦急,等我爺返來再說。”連蔓兒就道。
過端五節、吃粽子,這是不分地區,共有的風俗。來山上做工的人,闊彆各自的家,冇體例吃上應節的粽子。她們的鋪子裡如果在端五節做粽子賣,必定能賺上一筆。
“這口糧咱就是不要,也冇人說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疇昔在連家,大師當然吃的都是黃米粽子。
“小七愛吃江米啊,那行,咱本年自家也包點江米粽子吃。”張氏說道。現在家裡有了些閒錢,能讓孩子們吃上好吃的。張氏心中隻要歡樂,是不會心疼銀錢的。
“爹”連取信就迎上去,先和連老爺子嘮了幾句家常,就說到正題“爹,我們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