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部下將領:紀靈、張勳、李豐、陳紀、陳蘭、韓暹、楊奉、橋蕤、楊弘、閻象、韓胤、袁耀、袁胤、梁綱、樂就、呂範、袁煥、韓浩、雷簿、孫策(197年離開)、程普、韓當、黃蓋、劉勳等
孔融:“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塚中枯骨,何足介懷。”[1]陳圭:“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保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
兄弟兩人是以積怨翻臉,袁術轉而與幽州公孫瓚以及陶謙締盟,袁術為首,與紹相互爭霸。但是群雄大多憑藉袁紹,袁術怒罵彆人寧肯跟隨本身“家奴”(指庶出的同父兄長袁紹)也不跟隨本身,還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
何夔:“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此不成以得誌於天下。”
後漢書·袁術傳》說袁術:“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嘍囉,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入洛陽後,卓欲廢漢帝,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懼禍逃往南陽,遂有南陽之眾。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谘,引兵從術。因而劉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
袁術很快成為眾矢之的,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起首是孫策在江東離開袁術而自主為一方霸主,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手劄後棄袁術投孫策(兩人皆是孫策的母舅與堂兄),使得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地盤,權勢為之一挫;其次是呂布大敗袁術軍,在淮北大肆抄掠;第三是曹操在袁術侵陳時,大敗袁術,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彆的謝承後漢書曰:“值袁術僣號,兄弟忿爭,天下鼎沸,群賊並起,陳與比界,奸慝四布,駱俊厲威武,保疆境,賊不敢犯。養濟百姓,災害不生,歲獲豐稔。後術軍眾饑困,就俊求糧。俊疾惡術,初不該答。術怒,密令人殺俊。”術得陳糧草後,當時舒仲應為術沛相,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仲應悉散以給饑民。術聞怒,陳兵將斬之。仲應曰:“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能夠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術上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