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8年,曼圖洛夫剛被任命為新西伯利亞州委第一書記的時候,就曾經將當時還在雅羅斯拉夫爾州擔負州共青團委書記的安德羅波夫調到了新西伯利亞,擔負新西伯利亞州共青團第一書記,並在厥後將他帶進了外務部的體係裡,不久調任塔什乾州局副局長。
汗青上的正麵評價,讓曼圖洛夫心中產生了對安德羅波夫此人的好感。他曉得安德羅波夫會在汗青上成為克格勃主席,在這個崗亭上有不錯的表示。
因而他在新西伯利亞的時候就把安德羅波夫弄進了外務部體係裡事情,但願能提早把他培養成今後的克格勃主席,儘早闡揚小我感化。
作為蘇共中心構造部部長,曼圖洛夫也想對安德羅波夫如許的“潛力牛人”加以汲引,但現在能留給安德羅波夫的位置並未幾,並且這些位置的首要性也不大,難以對他的政治生涯形成甚麼正麵影響。
到了1940年,大抵是因為身上留有芬蘭血緣的原因(安德羅波夫的外祖父是芬蘭人),安德羅波夫俄然被調任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委第二書記,衛國戰役發作後,他和很多西部地區的書記一樣,被安排到軍隊裡當政委,插手了這場巨大的衛國戰役。
在如許的環境下,長於夏季雪地作戰的芬蘭軍隊就難以像1940年蘇芬戰役那樣,在雪地戰上獲得上風,而一些來自南邊暖和地區的赤軍兵士也不消擔憂被凍傷、凍死,解除了氣候上的倒黴身分。
蘇軍第七個人軍和第55個人軍將承擔另一支打擊主力,賣力從卡累利阿地區向芬蘭本土建議打擊,以衝破曼納海姆防地,進占維堡為目標,隨後沿著芬蘭灣沿岸向西推動,直逼赫爾辛基。
安德羅波夫現在已經是一個加盟共和國的第二書記,其身份職位要比汗青上同期還要高了很多,在黨內的職位一點也不算低。
但安德羅波夫和曼圖洛夫之間的乾係並不熱絡,萬一安德羅波夫高升了,卻以“政敵”的身份呈現在曼圖洛夫麵前,這如何辦?曼圖洛夫纔不會乾這類給本身挖坑的傻事。
如果遵循汗青的軌跡來生長,安德羅波夫將會在1982年景為蘇共最高帶領人。在他在朝期間,蘇聯推行了一係列勝利的鼎新,大力打擊貪汙,改良工農業經濟,讓群眾的餬口本質獲得了必然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