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留裡卡設想局獲得更多的人力資本,曼圖洛夫乃至還把米庫林設想局、克裡莫夫設想局和施維托夫設想局的部分人才調到留裡卡設想局裡,為的就是讓蘇聯儘早步入噴氣期間。
既然底盤改了,炮塔改了,主炮也換了,這款新型坦克的表麵和參數也會有很大的竄改,以是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就叫T-54中型坦克。
但是,這場勝利得來不易,蘇聯空軍在戰役中喪失了上百架飛機,喀琅施塔得號戰列巡洋艦也被多枚炮彈擊傷,需求回港接管2個月的補綴。
施維托夫設想局也在儘力當中,他們一方麵對現有的Ash-82FN發動機停止改進(改進後的發動機定名為Ash-82T),另一方麵也展開了新型發動機――Ash-83的研發事情。
飛機設想局也冇有閒著,伊留申設想局正在設想一款新的進犯機,定名為伊爾-10。
在研發飛機的同時,飛機發動機的研發事情天然也冇有歇停。
在這個時空裡,蘇聯的出產才氣比我們汗青上的強,蘇聯各種武備、軍需品和運輸東西的產量也比汗青上高,研發速率也比汗青上快。
當然,德國人采納守勢的目標並不是因為他們要“保衛國土”,而是要在保住現有底盤的同時積儲力量,籌辦對蘇聯建議一場新的打擊。
不過,不管是構築防備工事,還是開采礦產資本,都需求有龐大的勞動力可供動用才行。但當時,德國的統統人力都已經用在疆場上,或者是在火線處置工農業出產,那隻能動用戰俘和占據區本土的人力,來處置這些事情了。
經此一戰,德國水兵的氣力遭到了不小的打擊,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舍爾大將號袖珍戰艦被擊沉,萊比錫號輕巡洋艦、紐倫堡號輕巡洋艦,另有4艘擯除艦也冇有倖免於難。
直到1941年底,在曼圖洛夫的儘力下,留裡卡設想局得以重新建立,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發事情才得以持續停止。
不過,軸流式噴氣發動機對製造工藝和原質料的要求非常刻薄,發動機本身的構造也非常龐大,研發和出產本錢也較貴。
早在1938年,留裡卡就已經搞出了蘇聯第一款離心式噴氣發動機――RTD-1。這款離心式噴氣發動機推力達到了5kN的程度,在當時來講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
但是,當時蘇聯的產業製造工藝還比較粗糙,研發部分可動用的資金和資本也未幾,並分歧適研發這類本錢較貴,製造工藝要求較高的軸流式噴氣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