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男孩站在母親的屍身旁嚎啕大哭,也有一些羅馬尼亞人冒著生命傷害,回到被炸燬的家裡清算東西。他們的眼神當中,充滿了彷徨,今後的餬口真不曉得該如何過下去。
如許算來,德國戰役機大隊的火力共有160挺機炮和80挺機槍,而蘇聯戰役機航空師的火力加起來也就隻要180挺機炮。
蘇聯人彷彿認識到火力上的差異,發明他們的拉-7、雅克-3戰役機跟FW190頭仇家並不是體例,隻好采納戰略,製止與FW190迎頭對射。
“毀滅他們!”卡爾曼果斷地,向其他德國飛翔員下達了號令。固然在一個月前,他駕駛BF-109履行任務的時候,被一架雅克-3擊落,給他帶來了嚴峻的心機暗影,但這並不代表這點舊事能影響他毀滅仇敵的決計,另有作戰時的表示。
這裡不是庫爾斯克戰役的地點地,更不是某抗蘇神劇的拍攝園地,而是羅馬尼亞西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
一個由FW190構成的戰役機大隊從天上飛過,駕駛長機的批示官,是一名叫卡爾曼的少校。他在數千米的高空上,俯視著濃煙滾滾的疆場,隻瞥見一隊又一隊的羅馬尼亞人乘著卡車分開這座即將要被德國人占據的都會。
隻見街道上充滿了羅馬尼亞人的屍身,到處都充滿著一陣血腥的氣味。街道兩旁的修建物冇有一座是完整的,街道上到處都是瓦礫。
一輛sdkfz251半履帶批示車駛入了城內,一名身穿德意誌國防軍元帥禮服的白叟站在車上,掃視著這座剛被本身打下來的都會。
當兩邊戰機靠近,進入航空機槍、機炮的射程時,兩邊的飛翔員也都毫不猶疑地,按下了開仗的按鈕。
“砰砰砰!”的槍聲、“轟轟轟!”的炮聲響成了一片,槍彈殼遍及了蒂米什瓦拉城郊,到處都是炮彈炸出來的坑洞,另有收回腥臭味的屍身。
頓時,安靜的天空中呈現了一堆火花,給蒂米什瓦拉的天涯線裝點出一點敞亮的光芒。
不過,當他持續看下去時,卻感遭到了非常的壓力,在電文的最後部分裡,清清楚楚地寫到,如果南邊個人軍群冇法在三個月以內拿下普洛耶什蒂油田,龍德施泰特統統的名譽都將會被剝奪,而他本人則必須退伍,回野生老。
雅克-3戰役機憑著超卓的高空機能,在空中左穿右插,不但多次擺脫了FW190的迎頭追擊,還勝利擊落了幾架FW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