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與鄭虎臣商討至深夜,在拂曉前鄭虎臣才悄悄分開返回都城。而他小憩半晌天便亮了,在與眾侍衛對練了一番後,用罷早膳又回到了書房措置公文。最上麵的一份仍然是兵部送來的,他翻看後不知如何落筆,此事處理起來並不輕易。在光複江南後,為了應對拉長的戰線和鎮戍各地,趙昺命令大範圍裁軍,隻禁軍就敏捷收縮到三十萬人。而軍隊的敏捷強大,不成製止會帶來很多呼應的題目。
“那陛下覺得真金會不會支撐南必和議呢?”鄭虎臣點點頭問道。
“是的,因此我們毫不能讓其回到雲南!”趙昺重重一拍案幾道。
“嗯,真金是仲春上旬分開和林,那麼彆的諸王也都在途中。”趙昺順手拿過輿圖,在長幾上展開。
首當其衝的就算兵器的匱乏,據兵部統計此番雖裁軍至五十萬,但是現在全軍共有火槍二十五萬支,庫存不敷六萬支。各式火炮千餘門,但冇法滿足需求,特彆是水軍最為貧乏。同時在安定江南的戰役中,兵器耗損也非常嚴峻,輜重司陳述需求補綴的火槍就有近萬支,而軍火監固然已經遷到都城,並規複了部分出產才氣,但仍然不敷以彌補缺額。
第三大題目便是經費的嚴峻,即便遵循每個兵丁每年需求百貫計算,每年起碼也需求五千萬貫的軍費開支。這還不算重新修建營區,打造新的戰船及製備兵器、被裝等用度。而當下善後事情一樣需求大量的資金,撫卹陣亡,安設傷殘,嘉獎有功,另有退役滿七年的退役兵士也要發放退役金。
“先將你獲知的西北有關諜報拿給朕看!”趙昺冇有再說甚麼,隻是催其將諜報拿出來。
現在朝廷重回江南,官員的增加,城池的興建及安撫公眾都要大量的資金。當下靠著打土豪和戰役緝獲還能應對疇昔,而本年卻要在不增加賦稅環境下籌糧、籌款應對能夠隨時發作的戰役,靠甚麼彌補財務的虧空,彌補軍費上的大洞穴,真是讓趙昺愁死了。由以上三大題目,不丟臉出,規複中原並不是振臂一呼、一呼百應這般簡樸的事情。要將國度好處和百姓好處停止均衡,要有著極其龐大的樞紐需求打通。
“西北之事是不是有了成果?”趙昺傻笑了一會兒俄然問道。
“現在對我們威脅最大的並非是真金,且他歸去後還會有一番爭鬥的。你覺得當下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是那裡!”趙昺搖點頭道。
“陛下有何擔憂?”見小天子臉上突現愁色,鄭虎臣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