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掌櫃聽了這句話,那裡還坐得住,頓時就站了起來,朱光閣的於掌櫃和吉利綢緞鋪的李掌櫃都同時看向王坤。
鄭明珠笑道:“不消問他了,直接去票號問吧,忍冬,你拿大爺的帖子去寶宜票號,說我要取我名下鋪子莊子客歲的存兌賬簿看一看,合冇合不要緊,隻都拿出來纔是。”
王坤忙回道:“不知少夫人的意義,是那裡小的們做的不鐺鐺了,還求少夫人明示。”
他便說:“是不是這先就求太太去?”
王坤冇想到這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少夫人如許懂外頭的行情,頓時心中非常迷惑起來,這真是吳管事口中完整不懂經濟買賣的少夫人麼?一邊忙回道:“是,小人管著的鋪子是使的寶宜票號的銀票,因少夫人在朱雀大街的四個鋪子原是外務府暫理,北城上街的四個鋪子是國公府過戶過來的,之前便是分了兩個賬簿,舊年底小人聽吳大管事說要分解一個賬簿,如果合了,應是本年年後開新帳的時候合罷,小人也不是極清楚,求少夫人問問吳管事纔好。”
大盛王朝繁華了數百年,療攝生息,百姓安居樂業,人丁垂垂富強,雖仍然重文輕商,但商貿仍然繁華非常,買賣數額漸大,觸及銀子數上十萬也不鮮見,誰也不會抬著一箱箱的金子銀子買賣,票號這行就更加的昌隆起來,顛末幾代人的運營,垂垂生長出很多軌製法則來,帝都鄧氏家屬,運營寶宜票號,利潤極高,年年進貢朝廷上百萬的銀子,一躍而為大盛朝第一皇商,現在分號遍及天下,商家難有不與他家打交道的。
然後便轉頭問他們帶出去的三個鋪子的掌櫃,打頭的阿誰高高瘦瘦,三十多歲的模樣,鄭明珠問:“你是哪個鋪子的掌櫃?”
王坤在外頭的人,自是不那麼清楚裡頭的狀況,心中仍然擔憂,私吞主子財帛,按律是流配三千裡,如果數額大了,殺頭的也不是冇有。
忍冬回道:“盛記香料行四十七本,朱光閣三十四本,吉利綢緞行四十一本,總計一百二十二本。”
鄭明珠便順手翻開來,指給她看:“總賬好查,你瞧瞧收支流水總額,再看看最後入息的總數,心中就能稀有了。不管做甚麼帳,不是抹平就能袒護統統的,會看的帳的人,單看收支流水總額便能曉得大抵曉得全部運營環境了,店有多大,買賣好不好,就能有個大抵。並且收支流水也是最難作假的處所,如果故意要查,到票號那邊查一查存兌額度就能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