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舒了一口氣,安適手撫摩著小腹,歎道:“嶽雲如許的名流,家底薄弱,被曆代史學家掛念,我找起來尚且如此吃力。那些李三王四之流的兵卒,我該如何去尋覓他們的家人?幸虧你們哥倆禁止了為娘,隻讓為娘得了這一百多英魂軍,若真是數萬英魂都來了,我這輩子就廢了。”
又是一番查詢,安適從一個研討嶽家軍的史學家那邊密查到,因為嶽雲早亡,其子當時髦在繈褓當中。是以並冇有學到嶽家武學,做了文官。
再看這冊子乃是人間的紙墨所謄寫,安適更加佩服起屈爭來。一個鬼能做到如此鬆散的境地,真正少見。
安適又展轉到了西北,總算找到幾戶嶽姓先人。從他們的族譜看,他們倒的確是嶽雲的後嗣。但是,在查族譜時,安適卻發明,這一家人是從舅家過繼到嶽雲某代子孫名下的。也就是說,這一支與嶽雲並冇有血緣乾係。
這個“認主”,並不是像立國時那樣,跪在地上,叫她幾聲吾主那麼簡樸。
光陰流轉,汗青滾滾。
難怪他以鬼靈之身,修為不高,卻能拿得動聽間物品!
隻是這位本來死在西南羅江的大人物又如何呈現聖蓮湖的嶽家軍中?安適隻能歸結為:鬼也有腳,鬼也是會搬場的。
這算是一種磨練?
安適又問:“大人,您可曉得現在嶽家的先人所居那邊?”
湯永這個地名在大秦史乘上已經成了古地名,被記錄為:大抵在山陰縣永安一帶。
按照屈爭所作檔案,跟著安適這一百多英魂,都來自同一個郡縣,名為“湯永”。
安適問辦理的官吏:“前麵如何冇有了?”
也是屈爭這份檔案,奉告了安適一件事。
“小嶽大人長年在西南為官,那邊有幾支嶽氏族人,以嶽雲後嗣自居。小娘子,你能夠去那邊看看。”這位史學家如是對安適說。
不是她不想做得更好,是他們本身不能供應嘛。
安適又坐著九天風雷扇趕到千裡以外的北定城。探聽之下,這裡的確居住嶽家的幾支族人,但安適檢察他們的族譜後,發明這幾人都是嶽雲二弟三弟的後嗣。他們是嶽鵬的後代,卻不是嶽雲的後嗣。隻能算嶽雲的親戚。
官吏給了安適一個白眼。“你當我是神仙?傳聞嶽元帥至今還在聖蓮城,不如你去聖蓮城問他白叟家去?”
祠堂修得很氣度,有嶽鵬的雕像,也有嶽雲的泥像。人來人往,香火鼎盛,大秦百姓是把嶽氏當作神靈來拜的,求醫的,求子的,求解厄的,求姻緣的……如過江之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