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也是漢人,如果能找一個勤奮誠懇的漢人移民小夥子,也是一樁不錯的婚事呢。”老頭對於地步充滿了希冀,而現在扶餘已經是漢人天下了,本身本來因是漢人,平時冇少受過那些扶餘的高句麗族貴族頭人們的逼迫,此次漢人當政,本身總能翻身了吧。若女兒能嫁個不錯的漢人半子,必定更好,總比再去嫁個高句美人或者靺鞨人、契丹人、扶餘人甚麼的強的多吧。
路兩旁和河兩岸,都是一片整齊的地步,豆莢飽滿,跟豐腴女人的胸脯一樣鼓脹脹的。胡安看著這片地,內心充滿著感慨,固然這裡是遼東,一年耐久氣候酷寒,可卻地盤肥饒,水也使得充沛,不但能種粟麥,種豆子更是歉收。特彆是這河岸路邊的這一片地步,既便利又肥饒,每次他去城裡買貨路過期,總有種說不出的羨慕感,本身如何就冇有這麼好的一片地呢。固然胡家在這扶餘川中已經住了幾代人,可做為一個漢人,他們對於地盤有一種天生的**,這類**並且是無止儘的。可惜當年來此的祖上隻是一個被高句美人擄來的仆從,因為勤奮,然後又為仆人立過功,最後獲得了自在身。然後又顛末端數代人的儘力,終究在這裡站住了腳,憑著漢人的手巧和聰明,在扶餘城外二十餘裡的安然堡通衢邊買了一塊地蓋了一間大房,然後做起了過路商販的買賣,也算是有了個財產,一家也漸暢旺起來。可胡安雖擔當了家屬財產,可卻還是對於地盤充滿戀慕。
老頭子點了點頭,對女兒帶著些慚愧的道,“現在這裡是大隋的治下了,我們這裡屬於遼北省,新到的官員傳達了隋國天子的旨意,要我們這些原高句麗百姓和新遷來的漢民們敦睦相處。”
他忍不住對女兒說道,“在我們安然堡,可就數這路邊和河岸兩邊的地盤最好,種甚麼長甚麼,春季插根筷子下去都能抽芽。這地,不說種菽種豆,你就是種粟種麥,乃至是種中原江南的稻穀,也一樣能長的極好。”
“阿耶,前天過的那支漢軍好大啊,你看這路都被他們的大車輾壞了。好好的一條路,下一場雨,就成了一條泥河。”說話的是胡安的小女兒,他做著車上靠後一點,穿了件染成藍色的布衣,頭髮梳的很整齊,油亮油亮的一條大辯子結起紮在腦後拖在背上。她的目光裡有些嚴峻,正瞭望著四周,跟著父親進城,這本來是一年中極少的歡暢日子。家裡因為緊靠著通衢,是以開了家館子,既賣茶水也做飯菜,還供應留宿,是以活計是極多的,多數時候她都是跟著嫂子們在廚房裡忙活著。但是明天去扶餘城裡,她卻冇多少鎮靜,反倒更多的是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