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武曆邏以後,韓僧壽率軍渡河,攻入遼河東岸。
現在在遼河的這二十萬雄師,分屬兩路,有兩位元帥,互不統屬,但李靖和韓僧壽都不約而同的挑選了順勢打擊,在高句美人重新凝集起來抵當之前,先把他們的遼河防地給拔了。就算到時高句美人再選一個國王出來,可他們也休想再把這條運營幾百年的防地再奪歸去了。隋軍隻要占有了這條防地,那便能夠反過來做為安定遼河平原的堅毅陣地,反過來東進打擊東部的山區。
當月,易風達到幽州。並從幽州移師至渝關坐鎮,更靠近火線。
對於如許的要求,易風底子不成能采取。不過此時遼東酷寒,早就下了雪,江海冰封,烏骨城的圍攻也並不順利,烏骨城裡湧入了遼東半島上的撤退的各部,另有很多從三韓半島上聲援來的高句麗兵,達到了五萬之眾。天寒地凍,加上烏骨城曾經也是高句麗的都城,這座背靠著烏骨江,守在鴨淥江前的重城,對高句美人非常首要,能夠說是高句麗都城平壤的流派。高句美人誓死不肯放棄,新國王與新朝都誓守烏骨。
這座城池。完整能夠做為高句麗的一座橋頭堡,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若普通環境下,想要攻陷來。很難。可此時卻如遼東城和新城一樣,韓僧壽底子冇有費甚麼力量就拿下這座要塞。他的體例也很簡樸,直接讓高元手書一封,印上國王之印,然後派了一個王室後輩入城。守將接到信一看,竟然是國王親技藝寫的招降信,當即愣住了。
易風臨時懶得去管政事堂要如何去操心領受辦理遼東的事情,總之朝廷會在新占據區設立遼東和遼北二省,然後劃州設縣,遴派官員等等。那些事情臨時交給政事堂和三省六部好了,他現在要考慮的是對於遼東一戰諸將士們的犒賞,特彆是對於韓僧壽和李靖,特彆是李靖,立下這麼大的功,不犒賞是不成能的,可想到他那種一領兵就天老邁他老二天子的話都不管用的性子,易風也頭疼不已。並且韓僧壽和李靖兩個是甥舅,同在樞密院中為副使,這是極其分歧適的。
高句美人就算想要再調兵補空,也來不及了。何況國王都成了俘虜,高句麗本來遼河防地上的一些首要的官員將領也都是隋高元進入了遼西。然後在此次被殺或被俘,這就將導致高句麗在西境遼河防地上,貧乏充足分量的批示者、調劑者。
易風衝動的也已經說不出話來了,固然北鎮山的反對合圍打算出自他親手,可當時也冇有想到過真的能取到這麼完美的勝利。不但高元的部下兵馬儘冇,並且連高元這條大魚都給網住了。“當即傳旨韓僧壽,讓他當即度過遼河,與李靖會師遼東,然後順勢掃蕩遼河東岸諸城。”易風曉得現在是真的獲得一個大好的機遇。高句麗雖有不下三十萬兵,並且若動員起來,還能集結不下六十萬人。可高句麗不成能把統統的兵都安插在遼河防地,高句麗之前的重心乃至是在三韓半島上對於新羅和百濟。南部半島上安排了大量的兵馬。彆的另有很多兵馬安插在海內各處山城,高元前次倉促進入遼西,其問下兵馬少數是來自都城,其他的都是直接在遼河東岸的防地上抽集結結,現在這八萬人儘冇。加上李靖奪下遼東和新城兩城時俘虜的那一萬餘人,高句麗遼河防地上,即是一下子就冇了十萬之兵。如此一來,高句麗遼河防地差未幾就到處都是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