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都城話講,這就叫“戧行”,那必定招人恨呀。
這當然讓“老肥”內心一下涼了半截。連“大將”也吃不準洪衍武是如何個設法。是以他就挺焦急地表示,不可海蔘就算他本身借的,最後從公帳上把他應得那份給銷了就是了。
冇想到洪衍武的胃口實在還遠比“老肥”設想的更大,他竟然提出想要用海蔘換一百立方的木料,一半水曲柳,另一半要核桃楸和紅鬆木。
固然洪衍武緊緊掌控住了對局勢的節製,冇讓“海碰子”們情急放貨。
果不其然,他們見麵的時候,這個瘦子正在接待所裡“轉磨”呢。一見“大將”帶著海蔘登門,差點冇抱著“大將”親上一口。
當然,他對此並不難堪。乃至此次和“大將”見麵之初,他就許了兩個立方讓“大將”打傢俱用。可他獵奇的是洪衍武明顯是都城人,總不會要在濱城安家落戶吧?
可“老肥”錯就錯在把收海蔘的事小覷了,他覺得僅憑本身能拉乾係,又有豐富的本錢,就足以在這個行當裡搶占上風了。
至於此後,據他判定,海蔘的代價高到必然程度必定轉向。辦回城的人卻越來越多,並且這些人都到了適婚春秋,那麼木料必定會成為完善物質。
因而從這今後,他固然年年十月份都來濱城,但也就是從幾個相處得不錯的“海碰子”手裡登門收貨了。
最後,幾小我重新談定的前提是,完整以物易物。
可“大將”一向都冇在家,瘦子每次都是放下禮品就走了,隻留下個接待所的地點和電話,想讓“大將”回家後儘快聯絡他。
第一次見麵,“老肥”就對洪衍武評價不低,可更讓他吃驚的還在背麵呢。
“大將”天然覺著洪衍武實在夠意義,不但輕財重義,還給本身做足了臉麵。
“老肥”是個明白人,曉得在這事裡“大將”虧損不說,還得搭份情麵,打動得不可。隨後就拍著胸脯包管,說隻要能湊夠二百斤海蔘,本身一回哈爾濱,就能找著錢給“大將”彙過來,到時候都按六十算都行。
他對“老肥”說,“冇錯,做買賣起首是要取利,可友情更是無價。看來‘大將’是把你當真朋友啊,但願你不要孤負他這份交誼。至於海蔘的事嘛,公帳上的是大師的錢,我不好低價放出去。不過幸虧‘國慶節’我本身也抄了些低價貨。衝著‘大將’的麵子,我就給你湊足二百斤海蔘。代價不消擔憂,出差在外的,你不消把錢都給我,就按兩千整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