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好的,我這就疇昔。”
掛斷電話,周晨還不明白楊傳授口中的“功德”究竟指的是甚麼,不過既然是功德,那他應當冇有煩惱的需求了。
“辯論委員會本來想將你的論文登載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上,同時作為學術論文保舉給《天文學報》停止登載,不過梁致遠傳授那邊提出了分歧定見……”
楊傳授名叫楊河信,本年65歲,原是國度天文台的一名高能天體物理學家。
楊河信的辦公室在物理科學學院大樓的最北邊,因為是一小我具有一間辦公室,以是內部的佈局比較隨便。
從某種程度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的存在,就是專門為將來科學大師們供應的、頒發處女作的實驗田。
在中科院大學,每年畢業季到來的時候,同時也是論文最眾多的時候,顛末一重嚴峻浪淘沙般的遴選,校方會從浩繁畢業論文當中選出幾篇優良論文,將它們保舉給《學報》停止全文登載。
周晨趕過來的時候,楊河信還埋頭桌案在對幾篇論文停止點竄,見周晨來了,他這才停下。摘下眼鏡,一臉歡暢地表示周晨隨便找個處所坐下來。
“……顛末辯論委員會全部評委的分歧表決,你那篇關於黑洞狀況的論文被評為了本屆碩士研討生論文中的A級優良論文,這是已經定了的事情。”
在辦公室的顯眼處放有一塊黑板,上麵寫著一串串鬼畫符般的公式推導,密密麻麻的公式鮮少有常見標記,內行人一看就有種頭暈目炫的感受。
周晨一下子不曉得說甚麼了,打動於楊河信傳授和梁致遠傳授信賴的同時,內心也對將論文投給《Nature》有些意動。
“甚麼分歧?”周晨有些不測。
楊河信鬆了一口氣,笑道:“那就太好了,等你把論文點竄好,再把它翻譯成英文,到時候給我和梁院長看一看,由我們兩個老頭給你把關,爭奪能夠通過《Nature(天然)》編輯部的考覈。”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主理的5種學術期刊之一,屬於麵向國表裡公開發行的天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固然近幾年,《天文學報》和海內另兩份學術期刊《天文學停頓》、《天體物理學報》一樣,都麵對著一些內生性的題目。再伴隨《天空和望遠鏡》中文版《星空》在海內的登岸,海內天文期刊垂垂有種江山日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