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時過境遷,今俠已非古俠,但路峻自幼受父親教誨,仍以此為俠者定義,聽君無爭問起,便不假思考脫口而出。
“不錯,恰是南華老仙。”
路峻心頭一跳,想起本身的天捕體係來。
“嗯,我也想過這個能夠,南華老仙所謂之仙道,乃是逆天施為,必受天譴,故而藉助彆人之手,改逆天為順天。”
太祖方能擯除蠻族,安定天下,建立盛唐,保天下五千年之承平。
路峻定了定神,將君無爭的話消化一遍,然後問道:“先生,莫非這逆天盟便是承平道之殘存?”
路峻更加含混了,一會兒是仙道,一會兒是魔道,究竟是甚麼?
“若可衝破,雖不得長生,亦能獲更多武道之秘,從而造福天下,豈不樂哉?”
君無爭怒意閃現,說道:“承平道之逆天所為,引發天下武者共憤,齊討承平道,兩邊大戰無數,畢竟蕩除承平道。”
這是漢太史公對俠者的定義,亦被世人所公認,其意為:說話必然取信譽,做事必然勇敢定奪,已經承諾的必然實現,肯於捐軀生命,去救濟彆人的危難。已經經曆了存亡存亡的磨練,卻不自我誇耀本領,也不美意義誇耀本身功德,這便是俠者。
當時武道不振,又有魔道趁機為孽,宗門世家有力相抗,隻能勉強自保,而平常百姓卻受儘磨難,直到當朝太祖發憤擯除蠻族。
“略說與你聽罷,不然仙武之爭無從談起,不過你要服膺,不成好高騖遠。”君無爭說道。
“天人即壽五百,如果上古神話無誤,超脫天人便可免除天人五衰,數千年並非無有能夠。”
君無爭緩緩說道:“故天人雖壽五百,仍有天人五衰,不成離開循環,如此強者逝去,弱者為強,周而複始,人不長存,而武道長存也。”
君無爭輕笑一聲,說道:“所謂仙道,不過張角自美其名罷了,承平道修得那裡是仙,清楚就是魔!”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是為俠也。”
“慕風來書,說你修古俠之道,公然如此。”
君無爭微微點頭,說道:“信,果,誠,勇,謙,此乃俠之美德,亦為漢時武者共奉之道。是以,漢時雖強者如雲,卻鮮有欺弱淩強者,而是醉心武學,求索武道之極。”
“武道者,師法六合萬物,以強本身也,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循環乃六合至理,武道亦不離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