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兒有些擔憂,想了想,親身去尋了何夫人,這棉衣還是親身派人送到那些流民手上才成,免得有些人貪婪,也跟蹭粥那般去蹭棉衣。
謝氏腦中自行腦補著如果嫁給周順興的是王元兒,她的模樣是如何,糟蹋,肥胖,刻薄刻薄!
“新的縣令夫人?李大人調任了?”王元兒有些驚奇,那李賢彷彿也冇任多久這邊的縣令吧。
……
做了功德,哪能隱著藏著?
這麼多年,長樂鎮設粥棚如許的事還是頭一回辦起,等粥棚開了後,很多人都去湊熱烈,有的人還去渾水摸魚,竟也拿著碗去要粥,動靜傳到王元兒那邊時,實在是無語。而那些人的話是,因為征糧,家裡也冇啥糧食了,也好久冇聞過米香,隻能來蹭口米粥,這既然是做善事的,總不能因人而異吧,他們也很貧困呢。
“那我把陳樞留下?”崔源又道。
崔源點頭稱是;“李大人已經調到鹽運使任副使,這新上任的知縣是通州縣丞升任上來的,姓石,也就這一兩個月才調來。”
“冇錯,大女人也不消出多,能拿一百兩就是女人的善心了。”陳夫人緊著說。
設這粥棚,造這冬衣,竟然有王元兒的一分力?
“那我轉頭給你找上兩個會拳腳工夫的丫頭。”崔源退一步說道。
不過幾天,鎮子就已經傳來了群情聲,幾家有家底的為這流民設起了粥棚,還送棉衣。
王元兒抿了一口茶,也不知該笑還是該說啥的好。
“大女人有所不知,我孃家兄弟有百畝棉田,本年棉花收得好,我與我兄弟籌議過,這棉花他能給我們報低價。”陳夫人笑著道。
如果嫁給周順興的是王元兒,想來她也會如本身一樣吧!
王元兒將人送了出去,承諾轉頭差人把銀子送疇昔,兩人都歡樂不已。
崔源也在這時登了門,剛好遇著那兩人分開,便問王元兒甚麼事,聽得是辦粥棚,微愣了一下。
“這粥棚,實在也不算是她們牽頭提起,乃是新任的縣令夫人出的主張。”崔源回道。
“哎喲,這誰啊,是我們的大善人王大女人呢!”
而粥尚且有人來渾水摸魚,那棉衣呢?想來很多人都更想要這個吧?
一百兩,王元兒想了想,這倒也不是不能拿出來,便點了點頭。
而對於本身出了銀子,她也冇去鼓吹,非常的低調,但既然這粥棚是那縣令夫人牽的頭,又是奔著造勢去的,何夫人等一些財主夫人哪會不上道?天然會鼓吹一句縣令夫人的好,當然,也不會忘了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