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諸子中,劉德是可貴的賢王,與普通諸侯王不成同日而語。並且,孝武天子在位五十年,諸侯王動輒得咎,河間王一脈倒是安安穩穩地傳了四代,可見家風整肅了。
不管是為了媚諂天子,還是為了加強河間王一脈與天子的乾係,歸正,最後的成果是,年青的河間王迎娶更加幼年的長公主女孫為王後。
元光五年,劉德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餘事。其對推道術而言,得事當中,文約指明。但是,也就是同一年,劉德薨,在位共二十六年。河間中尉常麗向漢朝奏報時,說:“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於鰥寡。”大行令按製奏諡:“諡法曰‘聰明睿智曰獻’,宜諡曰獻王。”
河間王一脈傳自景帝次子獻王德。
注1:此事在出土漢簡《甘露二年丞相禦史乘》有所記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岸,章節更多,支撐作者,支撐正版瀏覽!)(未完待續。)
――當時,今上已經即位,鄂邑公主也成為長公主。
――丁外人此次設的宴……可不是普通的宴啊……
“徹夜又給長安添一宗妙聞了。”事不關己,杜延年點頭輕歎的同時,眼中還是很有興味,隨即便叮嚀自家的大奴遞上名謁。
杜延年隻是諫大夫、謁者,諫大夫秩比八百石,謁者掌賓讚受事,卻隻是秩比六百石,二者又皆無印綬,在長安城底子是不值一提的小吏了,但是,杜延年是霍光的親信,天然不能當作普通小吏來對待――平常小吏也不會受邀來這兒的。
堂上一片沉寂,有這個設法的人恐怕並不在少數。
身在天子近側,長安人對趨吉避凶還是很有幾份心得的。
――徹夜此宴……恐怕是宴無好宴了!
杜延年的笑意更盛:“出城?也是個好對策了。真是難為他了。”
也恰是因為如此,當人們發明一貫安靜的長公主家變得非常熱烈時,駭怪之餘,又如何能夠不獵奇?
算起來,鄂邑長公主的孫女是孝武天子的外曾孫。――也就是說,固然年紀更小,但是,王後比王還長一輩。
跟著鄂邑長公主身份的竄改,她的子嗣天然也不複以往的不起眼。
河間王是諸侯王,都城勝利離長安也不算極遠,動靜天然也多,提及來便會扯上長公主家。
不過,彆的人固然不是官吏,但是,身份也不比他低――無不是二千石以官吏的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