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分歧意郭嘉的觀點,這的確是一個攻取魯縣的好機遇,但太史慈的兵力不是為了攻魯縣而設。如果喪失太大,太史慈冇法在泰山立穩腳根,前來進取青州的打算就會受影響。
孫策和郭嘉互換了一個眼神,隨即會心而笑。
在濟陰太守袁敘趕到昌邑以後,東郡太守朱靈很快也趕到了昌邑,袁譚的兵力還是達到了五萬多人,大營將昌邑周邊圍住,讓城裡的人放心很多。士氣複振,袁譚便與辛毗籌議反擊,報被孫堅、孫策擊敗的一箭之仇,同時策應曹昂,減輕任城的壓力。
郭嘉固然感覺有點遺憾,但孫策做出了決定,他也冇有再對峙。“好吧,我們把定見通報給太史慈,讓他便宜處置。如果冇機遇就算了,有機遇也彆放過。”
“不過他一定會晤你的情。”郭嘉在案邊坐下,斜倚著案邊。“將軍,劉和本身難保,臨時不會威脅豫州,如果逼得太緊,困獸猶鬥,說不定會鬨出甚麼事來。我感覺能夠臨時放一放。”
“明天下午?”孫策很驚奇。昌邑、東緍相距近八十裡,普通環境下起碼要走兩天。
孫策放動手裡的書,拿起軍報,是甘寧、麋芳的聯名陳述,時候是三天前。
正說著,龐統快步走了出去。“將軍,袁譚脫手了,前鋒一萬人,主將李乾,正在向東緍進發,最遲後天下午便能夠達到。如果快的話,明天下午就能到。”
孫策打量著郭嘉,咀嚼著他的意義。陶謙護食的執念非常重,如果冇有內部威脅,他是不會讓出徐州的。劉和恰好能闡揚這個感化。他是東海人,能獲得東海世家的支撐,陶家父子底子冇法與他對抗。有劉和在,陶謙就有求於他,不敢翻臉。
“後顧之憂已解。”郭嘉快步走了出去,將剛收到的軍報放在孫策手中,用力搖著羽扇,眉飛色舞。
郭嘉哈哈大笑。“東海穩住了,驛路暢達,又緝獲了那麼多馬,速率天然快了。六百裡加急有困難,三百裡加急還是綽綽不足的。”
“能夠,讓沈友臨時緩一緩,不要逼得太緊,護住九江就行。”
袁遺大怒,喝斥李乾不知尊卑,衝犯郡將。
袁遺很不爽,當即拂袖而去。袁敘內心也不痛快,自稱身材不好,要回故鄉療養,辭去了濟陰太守的職務,將兵權交給袁譚,放手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