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憲在這個時候提出傳寫《論衡》,很大程度上是意氣之爭,要與吳郡學者爭鋒,但有一個背景也不成忽視。孫策本人就喜好以究竟辯駁空談,並且他對儒家典範的評價也不高,在某種程度上和王充的學術觀點有符合之處。某種意義上,這是盛憲在思惟上向孫策主動挨近的表示,固然盛憲本人一定認識到,認識到了也一定肯承認。

虞翻對這個趨勢持歡迎態度,以為能夠因勢利導,大力鞭策。對中原人來講,吳會是邊鄙,學術民風不如中原稠密,竄改的阻力會小一點。如果以此為契機改革儒學,吳會成為新學術的發源地,對孫策、對吳會都無益。

――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