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神采紅一陣白一陣,手裡的雙戟已經破壞,一戟斷了小枝,一戟直接被砍掉了戟頭。
孫策這麼做,有不得已的苦處。
甘寧深吸一口氣,又緩緩的吐了出來。他收起雙戟,向典韋拱手請安。“都尉不但戟好,戟法更好,寧自愧不如,歸去練習數月,再來向典都尉就教。”
甘寧又隨劉斌去找典韋。他聽周瑜軍中將士說過,典韋與許褚相稱,特彆好使好戟,人稱“軍中懦夫有典君,一雙鐵戟八十斤”,早就想領教一下,這才特地將雙戟帶在身邊。來到典韋的帳前,典韋正在傳授義從練武,聽完甘寧的來意,他斜著眼打量了甘寧半晌,拿起本身的雙戟,遞給甘寧。
甘寧對勁的點點頭,從背後擎出雙戟互擊。“略知一二,二十年間無敵手。”
“這巴子賊得很啊,很機警,看來平時冇少與人比武。”
孫策又讓劉斌引甘寧去義從營。甘寧武功好,好勇鬥狠,此次來宛城也有插手比武的意義,但時候嚴峻,他不能留在宛城,臨走之前讓他和典韋、許褚交比武,過過癮。甘寧正中下懷,興沖沖地去了。
典韋笑了起來。“成心機,你這脾氣我喜好,不過我讓你用我的戟卻不是因為我的戟重,而是我的戟乃是黃大匠為我打造,材質、重心都極佳,是可貴的上等兵器,你這雙戟隻是俗工之作,不堪一擊。”
甘寧的隨身衛士聽在耳中,非常活力。甘寧縱橫巴蜀,還冇碰到敵手,這些人固然是孫策的義從,武功比普通人要好,又哪有資格對甘寧評頭論足。他們相互看看,籌辦建議應戰,揭示一下氣力。還冇籌議好,隻聽到“鐺鐺”幾聲脆響,甘寧持戟急退,已經分了勝負,趕緊向場中看去。
“我們換戟比試,免得說我欺負你。”
“隻可惜他見過的世麵還是太小了,這點小機警在都尉麵前冇甚麼意義。”
劉斌帶著甘寧來到帳外,當值的許褚。聽完劉斌傳達的號令,許褚看看甘寧。“足下善坐鐵室?”
“家父正在廬江作戰,需求一批糧草,從汝南轉運甚是不便,改從江陵調運,我想請興霸護送……”
甘寧一脫手,一旁的義從們就明白了他的意義,笑著群情起來。
為了製止甘寧幾次,節製不住本身,孫策請張紘作《伏波賦》一篇,贈與甘寧,又寫“伏波易,伏心難”六字,刻於船模之上,不時提示甘寧。張紘欣然從命,就在孫策的麵前提筆作賦,一揮而就。甘寧不熟諳張紘,但是見他舉止儒雅,文思敏捷,曉得他不是淺顯人,拿起賦一讀,見其先論伏波之壯,再說伏心之難,詞采絢麗,道理並重,甚是殷切,大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