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率部翻越婁山,沿安樂水(赤水河)而下,達到符節,與孫翊會師。
“請荀君為我等後生演示用兵之法。”
見了麵,冇等周瑜說話,孫翊就快步迎了上來,大笑道:“兄長,彆來無恙?”
“不敢。”諸葛亮一樣報以含笑。“益州之戰眼看著就要結束了,荀君很快便能夠功成身退。隻是荀君珠玉在前,這厥後者實在不好選。周多數督遠征天竺,將以何報酬智囊?”
江州(今重慶市)是益州東部分戶,是平原與山地的轉換處。江州向東,以山地為主。江州向西,則以平原、丘陵為主。曹操在魚複作戰,一旦江州失守,曹操就被封在了山區,再無迴旋餘地。
周瑜領受了批示權,隨即擺設戰事。
諸葛亮與荀攸籌議已定,向孫翊使了個眼色。孫翊會心,主動提出由周瑜來批示這場大戰,本身跟著學習。周瑜多少有些不測,卻也並非一點籌辦也冇有。孫翊親身來迎,本身已經有這個意義。他與孫策雖是君臣,亦有兄弟之義,帶孫翊一程也不是不成以。
周瑜含笑拱手。“正因為如此,瑜纔要以身作則,不能猖獗,壞了禮節。”
“諸葛智囊動靜通達。”荀攸淡淡地說道。
夏侯惇心急如焚。
兩人相互謙讓了一番。周瑜正式向孫翊先容荀攸、賀齊、祖郎等文武,孫翊與他們一一見禮,又昌大先容諸葛亮、蔣欽及蔣琬等人。諸葛亮、蔣欽都是孫策身邊的人,與他們並不陌生,很快就熟諳起來。
不過潘濬是個聰明人。他曉得本身不管是經曆還是資格,都冇法與蔣欽相提並論。與蔣欽爭功無疑是自討敗興。對孫翊來講,益州之戰就是練手,將來出征外洋,六合廣漠,作戰的機遇很多,不成因小失大。
黃忠正在率部趕來,江州是必爭之地。相較於江陽、符節,江州的城池要堅毅很多,更利於死守。
何況他也是求個平靜,倒也不怕人曉得。
從雁嶺、江陽兩次戰役能夠想見,吳軍的戰役力極強,非蜀軍可敵,符節縣城比江陽強不到哪兒去,怕是守不住。
荀攸驚奇地看著諸葛亮。這是他和周瑜的梯己話,如何傳到諸葛亮耳中了?轉念一想,又感覺很普通。諸葛亮是天子近臣,或許是周瑜流露給天子時,諸葛亮就在一旁,剛巧聽到了呢。
一向在一旁聆聽的鄧芝等人也明白了這一點,立即將目光投了過來,透著期盼,透著巴望。
荀攸笑了兩聲,冇有再說甚麼。諸葛亮拿孫尚香的事比較,實在並分歧適,孫尚香正主持益州北部的戰事,而安西多數督魯肅卻坐鎮關中。隻不過他冇需求糾結這些細節,既然孫翊情願讓出主導權,讓周瑜來批示這場戰事,他也冇有來由代表周瑜推讓,毛病賀齊、祖郎等人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