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禁死了,不是被箭射殺的,而是被壓死的。他穿了一套不太稱身的金絲錦甲,擋住了那枝箭,但他被箭的力量推下了山坡,然後又有幾個親衛中箭倒地,砸在了他的身上,將他壓在溝裡脫身不得,堵塞而死。
但是曹昂敗北投降,於禁又一戰而亡,軍心浮動,曹仁擔憂部下崩潰,不敢再分兵把守,隻能將海軍撤回僰道城下,坐等孫翊來攻。
兩百多裡水路,孫翊隻用了三天的時候就趕到了。蔣欽批示的前鋒一到江陽,連大營都冇紮,就棄舟登岸,向江陽城建議狠惡的打擊。
楊洪原任南廣長,在阻擊周瑜北上的戰事中表示凸起,深得夏侯惇正視。周瑜將作戰方向調劑為南中後,夏侯惇就將楊洪調回江陽,幫手本身措置一些後勤事件。孫翊此次進軍如此順利,和楊洪調離南廣有不小的乾係。如果楊洪還在南廣,孫翊多少要費些力量,不會這麼輕鬆。
蔣琬站在一旁,悄悄地看著。他不曉得曹仁與於禁除了上下級的乾係以外,另有其他甚麼友情。但他能瞭解曹仁的表情,離家萬裡,眼看著蜀國又是必亡的局勢,不降即死,這表情天然不會好。
於禁是曹昂舊部,本來是一個小小的軍正,是他保舉於禁為將。這些年,於禁一向不離不棄,隨曹昂入蜀,又受命南征,阻擊太史慈、甘寧,成為他倚重的大將。派他駐守雁嶺,就是但願他能擋住孫翊,為曹操爭奪一些時候。冇曾想於禁夜襲蔣欽不成,反中了蔣欽的計,身故名滅。
那明顯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些草人。
記唸完於禁,曹仁請來張鬆、孟達等人商討。
曹仁哭了一陣,拭去眼淚,命報酬於禁收斂,將來送回泰山安葬。他向蔣琬拱手見禮。
看著於禁慘白的屍體,曹仁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隨即落下淚來。
天亮時,吳軍已經攻占了雁嶺主陣地以南的統統陣地。
比起投降,或許戰死纔是最好的處理之道。
山坡高低,江灘上,到處是蜀軍的屍身,撤除被水沖走的,起碼另有五六百人。隻要一小部分是被火燒死,或者箭射死的,大部分人死於砍傷、摔傷。另有千餘人沿著江灘逃竄,亂石、樹叢,到處有驚魂不決的蜀軍逃兵,連綿十餘裡,給吳軍抓俘虜形成了很大的費事。
趁著這個時候,吳軍建議了真正的打擊。他們從黑暗中湧出,刀盾手在前架空,弓弩手抵近射擊。箭矢飛奔,驚魂不決的蜀軍接連中箭,紛繁倒地,剩下的也四周崩潰,尋覓藏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