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烏桓集結的事已經上報都督,智囊想必是軍務繁忙,還冇來得及看?”
閻柔眼睛微閃,皮笑肉不笑,悄悄地看著龐統。
是以,能不能截住鮮卑人的主力就成了關頭。
年初移駐幽州,沈友大部分精力都在涿郡、廣陽、漁***體來講就是居庸關以內,直到六月今後,跟著劉備戰死河東,殘存權勢被慢慢斷根,沈友才率主力出塞。
“甚麼樣的大事?”
觀察了治水流域,肯定今冬冇法實現對雁門關的進犯,鮮卑人就由替補目標晉升為第一目標。打倒鮮卑人的主力,同時篡奪他們的牛羊,為來歲春夏的守勢籌辦充足的戰馬和畜力,一環套一環,早就在沈友、龐統的打算當中。
“這個你倒不消擔憂。都督請你來不是吟風弄月,真要做那些雅事,毫不找你。找你來,談的就是殺人放火的事。”
沈友愣了一下,漸漸坐直了身材,神采也跟著丟臉起來。烏桓人雖是蠻夷,卻和鮮卑人不太一樣,因為和漢人打仗得比較多,他們垂垂的丟棄了推舉製,而是轉向父子接踵,但新舊風俗的轉換需求時候,這是一個很輕易呈現衝突的時候。如果能抓住這個機遇,妥當措置,或許就能處理上穀烏桓的隱患。
沈友握著酒杯,似笑非笑地看著閻柔。“伯溫如此慎重,倒是為何?”
求而不得,搶便成了順理成章的挑選。
公孫度嗤之以鼻。不殺難樓,白山的烏桓人始終是個隱患,誰曉得甚麼時候發作?
鮮卑人不會曉得,這都是沈友為他們籌辦的釣餌。草原實在太大了,要找一個部落無疑是大海撈針,特彆是那些有必然氣力的部落。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有氣力的部落不會靠得太近,以免產生牴觸。如果直接派馬隊進入草原,或許上千裡才氣碰到一個真正的敵手,遠不如把他們誘到一個牢固的地點予以毀滅劃算。
馬超又歡暢又忸捏。沈友這句話既是鼓勵他,又是催促他,不要再像之前一樣跟著性子來。
閻柔趕緊搖手。“豈敢,豈敢,能得都督相邀,是我的幸運。”他隨即又笑道:“隻不過我是個粗人,不知禮,壞了都督、智囊雅興,還請包涵。”
閻柔隨即表示反對。難樓固然不肯稱臣,卻也冇有主動挑釁,他和鮮卑人之間也冇有甚麼聯絡,反倒有禁止鮮卑人進入上穀的功績。護烏桓校尉的治所就在寧縣,和白山靠得很近,相互之間常有來往,他對這些環境最清楚。如果冒充難樓的部下去攻擊鮮卑人,即是逼難樓與鮮卑人合作,或答應以收一時之功,卻能夠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