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三人相互看了看,一時都冇說話。孫策等了半晌,將目光轉向沮授。“公與,你最年長,你先說說吧。”
智囊處的院子裡很熱烈,孫策一進門就看一群人聚在一起,正在會商甚麼,聲音固然不大,氛圍卻很熱烈,當中兩人指手劃腳,神情衝動,圍觀的人也幾次點頭,或是擁戴,或是反對。孫策非常獵奇,放慢腳步,凝神聆聽。他的耳力極佳,那些人也冇有決計的抬高聲音,他很輕易便聽清了內容。
“說來聽聽,一起參詳。”
郭嘉點點頭。“臣也感覺是。”
孫策愣住腳步,正想多聽一會兒,郭嘉與荀彧並肩從內裡走了出來,見孫策站在院子裡,趕緊上前施禮。正在爭辯的人這才發明孫策,紛繁過來施禮。孫策目光一掃,發明主張還用建安年號的是個汝南籍的參軍,彷彿姓田,詳細叫甚麼,他一時想不起來,主張用大吳編年的是一個生麵孔,聽口音像是青州人。
特彆是曹操、劉備。
“國子尼,你這麼說,怕是分歧鄭康成所授經義吧。”荀彧走了過來,不緊不慢地說道,聲音不大,語氣卻很峻厲。
郭嘉抬起一隻腳,用手中的羽扇拍拍靴子。“公與、子揚所言都有事理,隻是隔靴搔癢,不敷痛快。依我之見,大可不必如此迂迴,大王即帝位纔是正理。”
荀彧拱拱手。“大王麵前,智囊處中,臣豈敢罪人。臣隻是感覺子尼所言分歧經義,這纔出言就教。”
孫策轉頭看向荀彧、郭嘉。“聽起來彷彿有些事理?”
孫策一邊和淩統閒談一邊出了殿,智囊處就在殿門外右邊的院子裡,門口有當值的郎官,見孫策走來,郎官非常驚奇,紛繁欠身施禮。孫策表示他們不要張揚,舉步進了門。
沮授躬身領命。“大王,臣覺得編年可用,遷都則不宜太急。洛陽荒殘,供魯肅之軍已經勉強,如果遷都,百官、雄師,人丁猛增,所需賦稅都要從州郡調運,現在各州要麼有戰事,要麼百廢待興,隻要江東安寧,賦稅充沛,遷都以後,還是要從江東轉運,倒不如臨時還立都江東。等三五年後,百姓回遷,洛陽民生規複,戶口滋長,足以扶養百官軍民,再遷都不遲。”
孫策感覺有理,承諾了淩統的要求。他的確很想體味官方的言論,即便他並不想現在就稱帝。
荀彧撫著髯毛,沉吟了半晌,一聲輕歎。“大王所言甚是,臣無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