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心中焦心。“大王,機不成失,時不再來。”
張飛乾笑兩聲,趕緊轉換話題。“大王,雲長臨陣,的確有助於晉升我軍士氣。可他那脾氣,立了功,怕是更目中無人,指不定說出甚麼不入耳的話來。屆時衝撞了大王,大王何如?”
張飛同意關羽的建議,但是他感覺這件事要叨教劉備。關羽不覺得然,乾脆越庖代俎,寫了一封軍報,派人送往廮陶。很快,劉備就下達號令,將張飛的部下調到中丘換防,同時遣使拜關羽為領軍將軍,增邑三百戶,合前共八百戶,改封易侯,號令關羽當即趕往廮陶,主持攻城大戰。
——
逢紀悄悄地看著他,心跳如鼓。他曉得劉備會躊躇,但他冇有退路,隻能奮勇向前。兩邊已經撕破了臉,就不能再躊躇,必須分出世死勝負。冀州如是,關羽亦如是,無一例外。
“大王,雲長練兵有道,所部戰力的確很強,斬顏良、誅高覽,威震河北,若能臨陣,必對戰事有幫忙。隻是他暗藏山中數月,又方纔奔襲柏人,現在放著幾萬雄師不消,偏讓他來攻廮陶,未免厚薄不均。”
說到戰事,關羽建議張飛與他換防,移鎮中丘。張飛所領以烏桓馬隊為主,善於野戰,卻不善於攻城,他留在廮陶冇甚麼意義。劉備身邊另有牽招所領的中軍馬隊,有甚麼事也用不上張飛,不如到中丘來,阻擊能夠從南麵來的援兵。
袁熙固然冇有投降,卻也嚇得不輕。城中將士大部分人固然曉得敗了,卻不曉得高覽被殺的事,現在看到高覽的頭盔,大驚失容。如果彆人說這話,他們或許會有所思疑,恰好說這話的關羽之前就有過臨陣斬殺顏良的戰績,又高傲自大,不屑扯謊,無形中便增加了三分辯服力。
關羽巡城一週,回到大營,聚將議事。他直言不諱地說,劉備貽誤了戰機。廮陶本來並冇有作戰的籌辦,袁熙來得很倉猝,如果當時劉備猛攻,有機遇一鼓而下。現在袁熙已經做了很多籌辦,攻城的難度更大,要支出的代價也會更大。
“是啊,是啊,如果雲長在,那就更好了。”張飛連聲擁戴,舉起酒杯。“大王,謹以此杯,恭賀雲長斬殺高覽,又立新功。”
“是啊,人無完人。他不是,我也不是,你也不是。”劉備指指案上的酒杯,神采變得峻厲起來。“你這弊端不改,將來遲早要刻苦頭。”
當著文武的麵被關羽如此指責,劉備很冇麵子,幾近按捺不住。逢紀再一次攬過了任務,自稱是他失時,冇能立即建議劉備建議進犯,隨即又說瞭然當時冇有攻城的來由。諸將所領都是幽州步騎,馬隊當然不擅攻城,步兵也需求有攻城東西才氣攻城。這幾天一向在籌辦攻城東西,就等君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