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陽休整了兩天,呂範率部趕往冤句。
呂範與張奮、衛恂幾次籌議,最後製定了計劃,城中有兩千守軍,除了庇護拋石機需求的人手以外,另有一萬多人能夠調用,此中包含衛恂帶來的五千郡兵。呂範決定,這一萬多人分紅五組,兩組鑒戒,監督其他三個城門,剩下的三組在北門,輪番練習打擊,第二天再換一組,爭奪在三天時候內完成每組起碼三次演練,根基把握共同拋石機攻城的才氣。到了冤句,派三組同時攻城,停止實戰演練。如許到了定陶以後,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主力,乃至能夠和朱桓帶領的中軍平起平坐。
吳質感覺局勢嚴峻,但他冇敢和吳朗說,恐怕他方纔激起的信心一旦崩潰,濟陽能夠立即易手。他對吳朗說,兩邊氣力相差太大,固然濟陽士庶儘力反擊,傷亡卻在與日俱增,他要趕回昌邑,請董昭派兵聲援。考慮到朱桓、滿寵還攔在定陶,董昭要來聲援濟陽要費很多手腳,必須提早籌辦。
萬一那一發也是偶合呢?研製巨型拋石機的開消很大,為了讓他們放心練習,他們平時的報酬也比淺顯的士卒優厚,賣力一架拋石機的屯長堪比劣等甲級弓手,不曉得多少人紅了眼睛,想擠掉他們呢。
衛恂帶領的郡兵要練,呂範帶領的浚儀戰區常備兵也要練。巨型拋石機不但能拋射二百斤的鐵彈破門,還能批量拋射十斤擺佈的彈丸,一發數十枚的鐵彈從天而降,周遭十丈以內,再厚的盾牌也抵擋不住。但是拋石機的射速慢,即便是三架拋石機同時射擊,也隻能針對一個相對有限的範圍打擊,這時候步兵能不能及時跟進,扯開對方的戍守,不給對方補防的機遇,就要看步兵的練習程度了。
三個屯長同一了定見後,向張奮叨教,將其他兩艘船上的備用鐵彈集合到一艘船上,儘能夠滿載,再在兩岸立下木樁,錨住樓船。
在張奮等人商討的時候,呂範一向在中間看著。木書院也好,輜重營也罷,一貫有一根筋的風評,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數字能和人爭半天,大有算學大師徐嶽的風采,隻是他長年鎮守在外,冇親目睹過。現在看著張奮與一群士卒擠在一起會商題目,他算是近間隔見地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