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稍一思考,便點頭承諾。他隨即安排人趕往巫縣,將調劑後的打算通報給守將潘華,讓他稍作抵當後就全軍撤往秭歸。
更首要的是,曹操感覺潘華撤得太隨便,較著有誘敵的意義。
細作探聽得很清楚,曹操也聽趙韙說過此人,姓潘名華,字忠仁,下邳人,少年時在淮泗闖蕩,是個小馳名聲的遊俠兒,厥後跟隨許褚,成了孫策的部將,被安排到荊州戰我。幾年前與甘寧作戰時建功,升任巫令,一向駐守此地。此人風致不高,脾氣放蕩,但還算有底線,特彆是作戰很英勇。他在巫令這幾年殺了很多江賊,境內安寧,也算是有功之人。
荀攸來回踱了兩步。“都督是不是籌算與曹操一戰?”
周瑜看得逼真,卻冇說話。荀攸起家,來到周瑜麵前,將公文遞給他。“熹平五年,黃龍見譙,有人要對曹昂動手了。”
巫縣城築於高地之上,三麵深溝,一麵對江,曹操便鄙人流處立營,派人逐次攻占四周的高地,籌辦耐久圍困。潘華派人拒擊,兩邊幾次爭奪。因地形限定,曹操雖有兵力上風卻冇法闡揚,隻能以小股人馬與潘華較量,支出了不小的代價。
周瑜眼神微閃,點點頭。“就依公達。”
一天夜裡,潘華主動放棄了巫縣,數百將士分乘十幾艘戰船,趁著夜色凸起重圍,順水而下。水流湍急,這些將士的操舟程度又非常高超,快如奔馬,等曹操接到陳述時,他們已經在猿叫聲中消逝不見。
但是秭歸比巫縣遠很多。從魚複到巫縣隻要二十裡,從巫縣到秭歸卻有三百多裡,路程增加了十幾倍,幾近穿過了全部三峽。雖說巫峽、西陵峽冇有夔峽這麼險,水流冇有那麼急,畢竟不是淺顯水道。圍攻秭歸,與魚複的聯絡更加困難,進軍輕易,萬一不順利,撤退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