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有幾個,但冇有一個有實足的掌控。”孫策安然以告。“以是我還是做兩手籌辦,萬一烏桓人不平,起兵背叛,太史子義又力不能支,我就率雄師親赴幽州,再戰一場。”
郭嘉欣然從命。
“非常之功,當待非常之人。”
田疇眨眨眼睛,打量著孫策。他不曉得孫策是真的同意他的觀點,還是規矩性的擁戴。在他看來,後者的能夠性最大,畢竟孫策一向在說化胡為華的事,幽州的諸多胡人中,烏桓人與漢人的乾係最密切,化胡天然應當從烏桓人開端動手。
“比如說?”
“你說得冇錯,這件事……的確不輕易。”
孫策讓郭嘉先安排軍謀處做些籌辦,到時候請田疇一起插手,讓他見地一下群策群力的龐大上風,接管對烏桓人停止漢化的安排,然後調配船隻,操縱風力弱的時候趕往遼西,領受戰馬。數以萬計的戰馬需求樓船來回走好幾趟,挑選一個最好線路能節流很多時候。
孫策清楚郭嘉那點謹慎思,不過孟建也的確合適這個職務,按功績、資格而言也早該外放了,也就不消駁郭嘉麵子,隻要點他一下,讓他不要做得過分份就行。
孫策感覺可行。他之以是偏向於同意太史慈的決定,除了信賴太史慈的才氣以外,另有一個啟事。據他所知,魏晉以後不久,烏桓人就消逝在汗青長河中,冇有作為獨立的權勢呈現,應當是和其他民族融會了。他一向冇找到啟事,現在想想,說不定就是郭嘉所說,烏桓人憑藉漢人太久,已經有部分漢化,隻是中原苦戰正酣,冇人重視到這一點。
孫策搖搖手,主動中斷了話題。“如許吧,你遠來辛苦,想來也怠倦了,不如先歇息一下,我先看看子義的彙報,考慮一下,明天再議,如何?”
郭嘉看文章很快,兩口茶的時候就將二十多頁紙的戰記看完了。他抱著茶杯,皺了皺眉。“太快了。”
孫策撚動手指笑道:“這也行,恰好找點事讓子義做。”
公孫度已降,公孫康已經在趕來的路上,冇幾天就到,太史慈又敏捷擊敗了鮮卑人,坐穩戰區督已經不成題目,幽州東部的事大抵已定,他也該考慮返回中原了。眼下最關頭的是兩件事:一是儘能夠壓服田疇。作為幽州未幾的名流,有他幫手太史慈,聯絡幽州世家,對將來穩定幽州無益。二是將太史慈緝獲的大量戰馬運歸去,這是本年的最大收成,有了那些戰馬,他便能夠組建更多的馬隊,彌補一向以來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