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劭的臉頰抽了抽,暗自佩服。還是劉備的臉皮厚,他醞釀了半天的情感,成果還是不如劉備樸拙天然,連他都有一種錯覺,就像他們真是好朋友似的。
劉備也感覺不當。幽州人內鬨,卻被冀州人占了便宜,這算如何回事?他曾經是袁譚部屬,厥後又投降了孫策,現在再被袁譚擊敗,那臉麵可就丟光了。袁譚也不成能重用他,他方纔有點轉機的奇蹟恐怕又要受挫,這漁陽的屯田也全便宜了袁譚。
種劭心中恍然。他當然不思疑陳王的操行。陳王到長安數年,品德是出了名的好。再說了,那麼多宗室到長安,天子求賢若渴,如果劉備真是宗室,陳王毫不會從中作梗。十有八九,劉備這中山靖王以後的身份是假的。中山靖王劉勝是孝武帝的兄弟,以多子著稱,並且他的中山國在王莽篡漢前就絕嗣了,宗籍流失狼藉,底子冇法證明誰是他的子孫。就算他真是中山靖王以後,恐怕也排不上宗籍了。
“張使君總不會坐視他們爭鬥吧?”
就算獨占了幽州又如何?孫策已經拿下了五州,並且他能有明天,還是靠著和孫策的買賣,獲得來自中原的物質,才具有了必然的上風。這點上風足以讓他在幽州安身,但是出了幽州,他甚麼也不是。
他和劉和冇有底子的好處牴觸,有合作的能夠,但他和公孫瓚卻冇甚麼合作的能夠。彆看他們是同門,彆看他們都和孫策有聯絡,但他們之間卻有芥蒂,不成能成為真正的聯盟。如果劉和走了,公孫瓚不但不需求他的幫忙,另有能夠把他當作敵手。
“冇有啊。”劉備哈哈大笑。“忸捏忸捏,不瞞申甫兄說,當時我接戰倒黴,被孫將軍襲營,成了孫將軍的俘虜,陳王倒是孫將軍的座上賓,我那裡敢和他有過節。”
“申甫兄,這是哪陣風把你吹來的?長安一彆,申甫兄風采還是啊。”
“申甫兄直言無妨。”
劉備一聲長歎,眼圈就紅了,眼淚隨即湧了出來,他一邊抹著淚,一邊說道:“我雖不殺伯珪,伯珪卻因我而死,我心何忍,雖說是為了朝廷,畢竟有負兄弟之義。唉,我隻恨本身嘴笨,冇法壓服伯珪。憲和,我心中難受,怕是會失禮,你和種申甫談吧。”
“陳王?”劉備想了想。“有的,有的,當初在浚儀時,我與陳王見過麵。”
“是嗎?”劉備欣喜不已,又有些遺憾。當初荀彧曾經邀他去長安,可惜他被兗州刺史迷了眼,冇有接管荀彧的聘請。冇想到荀彧還記得他,倒是讓他很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