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疆場還冇清理結束,郭嘉也不清楚詳細的斬首、俘虜人數,不過按照已知的陳述來看,袁紹的氣力根基就剩這麼多了,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眼睛餘光一掃,他已經能看到同僚們且羨且妒的眼神,不由心中欣喜。
孫策行禮,開門見山地問道:“我想派大將進駐洛陽,二位可有甚麼合適的人選?”
孫策笑了。郭嘉說得對,這宋忠就是一個墨客,學問賅博,卻不諳言外之意。他回身看向陳震。“孝起覺得呢?”
“這份功績該如何記?是記在黃漢升的賬上,還是記在軍謀處的賬上?”
黃忠站在津口,看到孫策下船,快步迎了上去,躬身見禮。
石韜與郭圖籌議了半夜,淩晨時分才返回大營,向孫策彙報。
黃忠沉吟半晌,看看四周,指著不遠處的樹蔭。“將軍,不如到那邊稍息,賞花看景,吹吹風,也比大營裡風涼一些。”
陳震略一思考,拱手道:“震覺得不當。”
孫策說了幾句閒話,隨即申明來意。大戰尚未結束,兩邊仍處於戰時狀況,他親身來到黃忠的大營可不是為了閒談。眼下正和袁紹構和,他是想拖一段時候,等疆場清理結束,俘虜安設安妥,再集結一些糧草,與袁紹決鬥。如果能達成目標,黃忠就要從西側建議打擊,海軍將幫手他強渡十字溝。不過考慮到袁紹麾下有沮授那樣的明白人,這個打算一定有機遇實施。如果袁紹撤退,黃忠將賣力追擊的首要任務,孫策安排閻行統領馬隊幫手他。
“洛陽的環境如何樣?”孫策問道。黃忠不問,李嚴不說,他主動提起,這個題目遲早要麵對的。
李嚴愣住了,轉轉眸子。“隻要記在將軍的賬上就行。”
宋忠和陳震相互看了一眼,眼中暴露不測。他們剛纔說了些甚麼,黃忠為甚麼會在孫策麵前以臣自稱?並且他說了不止一次,這是在提示他們甚麼嗎?兩人迷惑著,向孫策見了禮。
孫策笑笑。“像你如許的多來幾個,天下或許能早一天實現承平。”孫策拍拍李嚴的肩膀。“儘力!”
“將軍謬讚,臣不敢當。幸得諸君子指教,不敢自專,正欲向將軍獻士。”說著,他起家向兩小我招了招手,一人是中年儒者,一個是年青墨客。那兩人走了過來,向孫策躬身施禮。孫策起家行禮。黃忠先容道:“這位是大儒宋忠,字仲子,章陵人,學問賅博,五經貫穿,比來遊學到此,臣幸得不棄,遲早請益,受益匪淺。這位是陳震陳孝起,也是宛人,為人忠孝,有君子之風。臣也有幸,請其為主記,主掌文書。臣與將軍之直接的文書來往,多請孝起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