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潁川這幾年戶口喪失不小,臨潁現在有多少戶口?有五千戶嗎?”
聽到這三個字,董襲樂開了花,統統的委曲和愁悶都不翼而飛,渾身充滿了乾勁,逢人便笑,走路帶風。
“兩萬多人,一個月要三萬石米?”
淳於重新打量了董襲一眼。“客歲上計時的數據是四千一百又七戶,兩萬又七百三十五口。”
一旁的親衛笑了起來。“那當然了。這淳於縣令還算是講理的,起碼比陳君那小子強太多了。”
董襲同意了。他以本身不擅文辭為來由,請淳於重代筆,寫了一封陳述。淳於重寫好後,他又是誇淳於重文章寫得好,又是誇淳於重書法棒,接著又誇潁川人傑地靈,奇才輩出。淳於重固然啼笑皆非,卻還是抵擋不住董襲的熱忱,同意在獲得孫策的批覆之前先公佈號令,集結人手。
淳於重冷著臉。“兩年又三月。”
在號令以外,孫策還給董襲帶了一句話,隻要三個字:乾得好!
想起陳群,董襲拍拍後腦勺,也很無語。
“明廷任臨潁令幾年了?”
淳於重細心想了想,接管了董襲的建議,征發一部分民伕幫手董襲守城,清理護城河,製作守城東西。不過他還是要求董襲先向孫策彙報,最好能獲得孫策的承諾。畢竟十二萬石不是小數量,如果孫策分歧意,董襲或許能拿出來,但必定壓力很大。
淳於重斜睨了董襲一眼,不覺得然。董襲被他看得惱火,手癢癢的,恨不得一巴掌把這墨客扇到城下去。他忍了又忍,安撫本身還是以任務為重,不能打敗仗,丟了江東後輩兵的臉,被全柔笑話。
董襲大喜,在陳述上加蓋本身的官印,派人用快馬送往潁陰。看著淳於重倉促下城,帶著掾吏們去征發民伕,他才鬆了一口氣,誇大的抹了抹汗。
“這可不是小數量……”
“倒也用不了那麼多。”淳於重轉過身,神采慎重起來。他看得出來,董襲不像是開打趣,他是真的想處理題目。“臨潁周邊水陂邊,就算不種稻,種些茨實、蓮藕也能對於一些,再捕些魚、撈些蝦彌補,就算是青壯,一個月有一石米便也能活。實在不敷,六七鬥也能對付了。”
麵對此情此景,荀衍措手不及。
固然孫策嚴令隻能守城,不能反擊,董襲內心還是充滿了等候。臨潁造近昆陽,麹義如果進軍,有能夠會先取臨潁,一場攻城戰是製止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