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點,孫策和張昭很有默契。至於孫策會不會滿足於大權在握,會不會再進一步,張昭不去想,也攔不住,隻能儘人事,聽天命。如果天意如此,他也隻能接管。

於公於私,張昭都不但願袁紹得逞。

見孫策苦笑,張昭思考半晌,又道:“將軍不必多慮,神仙既來,天然是對你有所希冀,卻不會期望你能精通《承平經》,如果如此,他又何必來?將軍讀書籍來就未幾,仁孝發乎天然,屆時隻需秉心而言,虛己就教,就算有甚麼應對不當,神仙也不管帳較的。”

這纔是儒門的最高目標,儒生的共同願景。

孫策含笑以對,舉起茶杯,一語雙關。“張公已經在大臣的路上。”

孫策恍然大悟,向後退了兩步,收起笑容,恭恭敬敬的施了一個大禮。

天子在關中,京兆尹在河南尹之前,現任京兆尹是司馬防,河南尹是周異。不過天子勢弱,劃一於諸侯,這京兆尹、河南尹的含金量都不敷。就孫策節製的地區而言,潁川太守龐山民毫無疑問是第一,其次就是張昭這位汝南太守。

孫策清楚,張昭所說的大臣可不是淺顯意義上的大臣,這個大不但是指官大,大權在握,另有秉承為報酬官的原則,不負賢人教誨,建功、立德、立言,缺一不成,也就是所謂的社稷之臣,伊尹、周公就是他們的目標,再不濟也得蕭何、周勃一類。

張昭輕歎一聲,語重心長。“將軍,你驚才絕豔,決勝於兩陣之間,屯田於大江南北,短短數年而荊豫揚三州安寧,天下賴將軍以安者以千萬數,勝張角何止千裡?既有鳳鳥之名,又得神仙之會,此乃將軍仁德而至。若能得神仙傳授承平之經,建萬世之承平,功德無量,非唯將軍之福,亦天下之福也。”

他特地來談這件事,或許是擔憂他冇成心識到此中的首要性,必須親身出馬。在他眼中,郭嘉、龐統等人固然智計百出,但學問涵養都不敷,一定能有這麼高的見地。究竟也正如他所料,到目前為止,郭嘉、龐統都冇有提到這一點。他們比來的重視力全在當前的天下局勢,底子得空存眷長治久安,更冇把於吉、承平經和萬世承平聯絡起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