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能幫忙朝廷處理這個困難的就隻要益州、荊州、揚州。益州隔側重山峻嶺,運輸困難,並且曹操正與劉焉交兵,就算擊敗劉焉,短時候內能籌集多少糧食也說不準。隻要從荊州運糧最便利,由武關道入關中,以南陽的強大運力,幾近是舉手之勞。
有能救朝廷之急的糧食在手,鐘繇獲得天子信賴並不難。相反,如果他一心為袁紹著想,不顧朝廷的安危,天子也不會再信賴他。
亂世不但君擇臣,臣亦擇君,這如果選錯了,任你有伊呂之才也無濟於事。
“荀令君,我說得夠清楚了嗎?”
荀彧不肯意給孫策這個機遇,但他除了向孫策求援,冇有彆的體例可想。他總不能看著關中的百姓外逃,總不能看著大漢方纔看到一點但願又麵對崩潰。就算他能夠狠下心來回絕,也會有其彆人與孫策合作。
蔣乾揚了揚眉,退了歸去,似笑非笑。“你最好明白。以你們那種坐而論道的風格,等把矯詔案查清楚,詔告天下,關中戶口可否剩下一半,真的不好說。荀令君,時不我待啊,你的時候未幾了。”
荀彧咬緊牙關,逼迫本身平靜下來,他緩緩推開鮑出,回到小榻上,眯著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蔣乾。
哪兒有糧?益州有糧,荊州、揚州有糧,冀州也有糧。遵循荀彧的打算,如果袁紹能從冀州運兩三百萬石糧來,甚麼事都處理了,袁紹還能收成多量民氣。但他很清楚,袁紹既冇這麼做的誌願,也冇這麼做的才氣。冀州有糧,但冀州的糧在冀州世家手裡,世家分歧意,袁紹就無糧可運。
蔣乾笑了,倒了一杯冰果漿遞了過來。“令君消消暑,不急,漸漸想。”
但彼蒼彷彿不籌算給他們這個機遇,方纔穩定下來,開端屯田,興建木書院,推行新政,客歲就來了一場大雨,本年接著又大旱,關中本來就冇甚麼積儲,底子經不起如許的折騰,人丁外逃幾近成為必定。冇有了人丁,朝廷靠甚麼生長?
要想穩住局麵,製止大量戶口耗損,最好的體例就是搶在人丁外逃之前,從外埠運糧,減緩災情,儘能夠將人丁留在關中。關中人將來還可機遇再返來,洛陽人一旦分開關中,再返來的能夠性微乎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