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毋須擔憂。”孫策收回目光,咧嘴一笑。“家父有令,不能再隨便殺人,不過《戰國策》那麼多故事,總結起來不過威脅利誘四個字,冇有威脅,隻要益誘是不敷的,任何時候武力都是底線,如果壓服不了,那就隻要動刀。南陽隨時能夠產生戰事,我不能在這裡擔擱太久,冇時候,也冇興趣和他們漸漸講事理。”
孫策笑了,笑得很奧秘。“先生感覺這個潰瘡犯了,疼的是後將軍還是我?”
這麼大的動靜當然瞞不過楊家的眼睛,孫策的船還冇有進入洄湖,楊家已經如臨大敵。孫策方纔進入洄湖,船還冇停穩,宗子楊慮倉促趕到船埠,求見孫策。時候不長,次子楊儀也來了,見楊慮站在岸邊,立即和楊慮站在一起,昂著頭,圓睜雙目,瞪眼著飛廬上和黃承彥談笑風生的孫策。
“喏。”郭暾二話不說,回身去安排。
“喏!”林風應了一聲,帶著十名親衛下船去了。他們看都冇看楊慮、楊儀兄弟一眼,大步流星,直奔楊家大宅。時候不長,他們又返來了,兩個親衛拖著一其中年人快步走來,中年人被拖得踉踉蹌蹌,頭上的冠已經掉了,身上的衣服也扯亂了,一隻腳上有鞋,一隻腳光著。他一邊奮力掙紮,一邊尖叫道:“黃承彥,這就是你要幫手的豪傑豪傑嗎?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半個時候後,黃忠帶領十艘戰船趕來,封閉了洄湖的出口,又派人將洄湖團團圍住。黃承彥勸降了陳生,黃忠部下現在有三千多人,財大氣粗,不是普通的威風。
“那……將軍想做甚麼,用武力禮服他們?”
孫策底子冇把他當回事。彆說你現在還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就算你已經成年了又能如何?比擬之下,他對楊慮的興趣更濃一些。史乘上對這位楊慮評價很高,稱為德行楊君,又說州郡屢辟不仕,但隨即又加了一句:十七而夭。這就有點難堪了。哪個刺史、太守會請一個不到十七歲的少年仕進?
孫策上了船,鑽進船艙。陳生投降,黃忠成了樓船校尉,領受全部荊州海軍,立即撥了一艘大型戰船給孫策做座艦,由司馬郭暾賣力。郭暾也是孫堅舊部,忠心耿耿,在前次作戰中脫穎而出,現在成為孫策座艦的批示官,更加經心失職。見孫策上船,神采不好,立即表示部下散開,不要影響孫策。
以是,孫策感覺這類記錄可托度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