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論文明[第1頁/共5頁]

李衛臉上本已升起一層怒意,可聽到前麵的話,怒意消逝了,就輕聲叱道:“這裡是功德林,不得鼓譟!”

這是天廟摒擋的公墳,也以功德林稱呼,李衛清理著墳地中那些燒儘的香燭,枯萎的鮮花,和火盆中的祭灰。清理到角落一處墳地時,行動放得更柔了,眼中也彌散著濃濃的哀思,還異化著一絲悵惘。不起眼的深黑大理石墳碑上,刻著“艾尹真之墓”幾字。

“就是這!”

“三代之世和前人間裡,人未近天,東西各居一隅,臨時非論。前人間為何能入古人間,就在於東西附近,人不再各居一隅。東西為何能附近?是因西人持勝人之心,被貪婪和妒嫉推著,尋求東方的財產。”

李肆道:“我這書叫……《論文明》,文明一詞,釋義浩繁。《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舜典》曰‘濬哲文明,溫恭允塞’,近世更多解以武功教養,與武略相對。我再加上仁,加上法,加上德,加上人間之智和人力之盛。包括人間各種,為附義時,有中原文明,歐人文明之分,也可總括為人之團體,為獨義時,與蠻夷相對……”

李肆也認識到了偏題太遠,話頭又轉了返來:“無私為何被人下認識地歸為惡?就因為無私與貪婪常常混合為一。前人雲,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西人公教也將貪婪列為原罪。以常論言,貪婪意為所欲超於所需,那麼到底這‘需’的邊界在那裡呢?如果隻是溫飽得存,我們人又何異於禽獸,乃至就冇有人的存在了。”

李肆終究道出了他的正論題目:“這本書講的是國度乃至人間興衰的頭緒,國人都道我後知三百年,如果我不留下些甚麼,怎能對得起這個半仙之名。”

“艾先生的墓在這啊,真是難找!”

李克載凜然,如孩子那般跪坐下來,這是授業傳道,精華世風雖已大變,但在大事上,對父母、對師長,還是要守古禮。

“若人與禽獸無異,自會安於洞居,茹毛飲血,千年不移。可兒學會了鑽木取火,學會了馴養牲口,學會了耕作,變野物為黍稷稻麥。人更學會了砍木為居,織造麻絲,燒土為陶瓷。這統統看似源自人勝於禽獸之智,可這智背後倒是欲,想要免除饑渴、酷寒、疾病、猛獸和天災等等威脅,想要過得更好的**。”

“啟事不在無私和貪婪本身,而在它們將民氣引向害人得利的一麵。剛纔我們說到,人以六合萬物為外利,人之以是能成人,乃至人間不竭演進,是因為能以智以力近天道,不竭拓展這外利。但人又總有強弱之分,因而在人這個群體以內,又有了強者奪弱者之利為己用的格式。”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