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帝王三等[第2頁/共5頁]

“帝王用人,也該是一篇大學問吧。提及曆代,因臣而榮枯的例子不要太多,比如霍光,安祿山,比如王安石,比如張居正,比如袁崇煥……”

這題目見仁見智,李肆隻好獻上大眾版答案。三皇五帝和夏商週三代,那都不是天子,不予評價。第一等天然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接著就有些爭議了,李肆選了漢文、光武、唐高、宋高以及明太祖和成祖,這是第二等。其他算第三等,亡國之君算第四等。標準是對汗青的影響,而不是小我的愛好,基於理性熟諳。至於成吉思汗忽必烈乃至滿韃……去死……理性序列上冇有這些,這也是理性熟諳後得出的結論。

說到這,段宏時的語氣也顯得很有些糾結,李肆心想,莫非這是個仇視儒家的怪物?漢武的武功不說,獨尊儒術,的確是影響了全部中原的汗青。

聽段宏時這話,他明顯是在否定朱元璋這國策,同時感喟中原之勢的沉湎,這是一個三百年前的前人所能有的觀點?

李肆做出推論,段宏時點頭,卻又點頭。

嗯!?

“這些人上位,是因人而上,還是因時而上?”

李肆真的被驚住了,這話說的是朱元璋矯枉過正,定下了完整打壓貿易的明初國策,由此影響了有明一代。這國策有如惡夢,纏繞在他以後的曆代天子身上,也將中原在明朝持續走在文明前線的法度給拖了下來。

“不說當世,即說曆代文人,凡是說到為君之道,都隻一個‘親君子、遠小人’,以此及上,談得深一些,也無過於禦臣之術。其用心何為,暫不深述,就說這千百年而下,不但世人都將帝王心術當作了禦臣之術,連帶推及到為官心術、為僚心術,全都靠到‘曲求’之徑。更有諸多庸君,也都感覺為君儘管治臣便可,君視臣為妾,臣視君為恩客,上天賦人靈智,竟然大半都用在相互猥玩之上!”

這時候的段宏時,再無一絲常日那種慵懶鄙陋的氣味,整小我像是一座雲霧環繞的大山,渾厚的純粹氣味正淡淡飄溢,懾得李肆也凝起心神,當真聽著。

“你是不是感覺,帝王術,就是俗言裡那些帝王心術?”

卻不料段宏時話鋒一轉,並冇正麵持續闡述,而是提及了早就該展開的正題。

李肆呆呆點頭,之前他的確是這麼感受的,並且這老頭不也說了嗎?帝王術,研討的是帝王之心。

“漢武隋文以外,複興一勢的,就是前明太祖,惜乎這一勢……唉。”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