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再見鐘老爺[第1頁/共4頁]

“康熙五十一年,南海縣上則稅田畝價不過十兩,至目前元年,已漲至二十八兩失田之民,再無田耕,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說到那鐘老爺,楊局董怒哼了一聲:“那鐘上位不知哪來那麼多銀子,我們這鄉的何巡檢也跟他勾搭到了一起,傳聞他還打通了縣裡的李典吏,又在鄉裡修路架橋捐蒙學,我老楊頭的局董,本年怕是要被他給奪了。”

楊局董嗤笑道:“你這讀書人,不經稼穡,胡亂掰乎不管崇禎還是康熙年代,每畝地四五分的賦稅,不過是朝廷的稅,加上縣裡的雜派,如何也獲得一錢以上了。現在收的賦稅,是甚麼都算在一起才這些錢地銀分九等,地差的少交,種啥東西也分九等,種便宜物也少交,論的就是公允。”

張先生還是點頭:“張某就是食朝廷俸祿,才憂心朝廷之事。就說我們曲江縣,田物銀子就收了三萬多兩,地價雖不如東莞南海騰貴,卻也是一年漲三四成。如此下去,農夫一旦失田,生存全無下落……”

“張先生,為何你老是隻念《正氣》和《正道》?我們更體貼《工商時報》上的價目動靜,另有《精華通訊》裡皇上又頒了甚麼新政。”

一個隻要一條胳膊的男人走了過來,斜揹著一個大皮包,身姿矗立,每一步都像是測量地盤似的格外整齊,那楊局董和農夫們都起家打著號召:“劉驛正”

楊局董和農夫們都沉默了,不止地價暴漲,現在稻穀代價也低,他們都是種其他價高之物度日,日子還算過得舒坦。可一旦有個甚麼不測,不得不賣田維生,雖說地價貴,能多得銀子,可再要買返來,那就冇希冀了。

北江上,帆影連綴,高桅大船在江上絡繹不斷,來往相錯,其間還異化著肥大快蛟船,屁股後甩著細白浪花,在大船間隙裡縫插針地鑽著。

劉驛正道:“那是外省人抬的買田置產才氣在我們廣東省落籍,我們廣東一鄉就有蒙學、病院,還能憑著田產推局董老爺,跟官老爺也離得近,說話徑直就到了官老爺耳朵裡。湖南和福建人從年初到現在,但是簇擁朝著我們廣東而來……”

另一農夫道:“不止是外省人,廣州乃至南洋的販子老爺,手裡捏著大把銀子,也到處買地。客歲從廣州來的鐘老爺找過我家幾次了,就看中了我家那二十畝水田,不是我們有法正老爺,哦,劉驛正也幫了忙,鎮著那鐘老爺不敢下黑手,換在康熙年代,那田早被鐘老爺給搶走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