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肆持續畫餅,但這餅倒是清楚可見,將成究竟的。
“天道施於世,君持道而治國,有道國興,無道國廢,曰……道為君之綱”
這一拱手,舉子們頓時驚醒,下認識地都嘩啦又跪下了。李肆再不要君父,不即是人臣之禮也廢了,他在台上一禮,也得三拜九叩來回……
“至於諸位,精華將來,還等著大師儘展所能呢。橫渠有言,為六合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承平,這是他對讀書人所願,而在這精華,更有去處,待著諸位去踐行”
“老夫的筆墨,印在擦屁股的草紙上,幾十文錢一本滿大街賣,即便不為銀子,也失了顏麵。那盜版之人,從速殺一批,流一批”
上帝道這一論的打擊,讓舉子們心絃劇震,卻不像要踢飛孔孟那般衝突。明清寒暄時,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一輩人,已經在講虛君之治。但在外一麵,有滿清入關,打斷了這思潮,在內一麵,這幾人之學說,未能窮究成理,畢竟隻是漂渺之言。
段老頭還不信,看了看李肆給他的一封文報,語氣才和緩下來兩萬人頭……唔,那小子終是露了真臉孔,我看啊,他就像是你兼顧而出的一頭羅刹惡鬼”
鄭燮深深歎著。
【這兩章很難寫,估計很多人也不喜,但這是書的立意,英朝思惟根底,也不得不寫,如此不奉迎的事,匪頭不得不乾,此章過後,將是其他方向了。隻但願看厭了的讀者,還能接下去看後續情節。】
卻不想李肆丟出這上帝道,一腳將孔孟道統踹下朝堂,一腳也將君王踹下遙不成及的雲巔,竟是再牽起了那三人之說的尾音。而與之分歧的是,李肆不是要虛君,而隻是“矮君”,他要君王跟著孔孟一起矮下去,由此敞開空間,迎入其他的道。這一說竟是自洽一理,讓黃王顧那番虛君之論有了實在的落處。
“興教養,廣仁德,修身齊家,乃至以德考官,以仁諫君,孔孟之道,下要行到鄉野之處,上也要及於君王耳心,讀孔孟書的人,要做的事可太多了。”
嗡嗡群情聲頓止,大師也都在深思這題目呢。
老頭剛纔也隻是裝瘋,現在則講到了閒事,不過語氣有些熾熱,像是在找李肆要酬謝,他老頭子拚儘骨肉推著這思潮來迴盪動,最後有了安穩流向,還不燃了多少陽壽。
段老頭切了一聲你小子能把三娘勾住,就冇本領勾住我那懶孫女?”
和眾舉子一樣,鄭燮的內心也被這上帝道帶起的蕩動塞得滿滿的,但他卻靠著孔殷和不甘擠出了一絲空間,出聲問道天王還未言,我孔孟道,到底將如何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