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阿玖給我寫的信,比來一段時候她不是一向在東市照看鋪子嘛,”
唐宓從未見過這位外公,但他的故事卻聽了很多。
李壽想得比唐宓還多,唐太府歸天多年,可他的門生卻遍及天下。
唐元貞讚成的點點頭,女兒聰明絕頂,半子也聰明過人啊。一下子就抓住了校服的精華。
每個季度按期考覈,接連三次分歧格的便予以退學,能夠篩掉那些不為學習的李氏宗親。
“東廬?”李壽略一思考,便想到了這個詞的來源,“唐太府的雅號?!”
“貓兒,你說的冇錯,不管如何,我們都要試一試!”
李壽一邊說著,一邊在內心策畫,明日就派人去嶺南、瓊州。
“對了,書院的名號可起好了?”李壽問道。
書院裡固然也有同窗,但到底差了一層。
根基上,唐宓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打算裡。
趕快用力抻了抻,活動了活動雙腿,李壽這才扶著唐宓緩緩起家。
唐宓點頭,用手指沾了些水,在小幾上寫下四個字:“東廬書院!”
“時候不早了,我們還是早些用飯吧。”
用他的名號做書院的名字,也能起到廣而告之的感化。
用過晚餐,又將書院的事籌議完,李壽這才換了個話題。
這一繁忙,竟忘了時候。
弘文館附屬東宮,李壽跟太子交好,挖他幾個牆角也不算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