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瓔年方十九,善於宅內,初嫁給蘇瞻還不到三個月,哪推測程氏會當著女孩兒們和女使們麵前就如此不顧臉麵地哭訴起來,一個措手不及,竟不知接甚麼話好。
禪房內非常簡樸,兩籌措漢榻,幾把交椅,一張八仙桌。小沙彌們端上茶水,女使們賞了他們幾個果子。
程氏眼神微閃,內心悄悄呸了一聲,你九姐喜好的你當然也喜好,若你九姐活著,宰相府有你甚麼事兒。可麵上卻慼慼然,抬手用帕子印了印眼角:“可不是,此人的命啊,都是老天爺必定了的。”
九娘道了福行了禮,牽著慈姑的手往大殿前麵去了。
世人入殿,順次施禮,跪坐蒲團上,五更時分,二十四位高僧念起《阿彌陀經》,檀香漸濃。七娘才年方九歲,便有些打起打盹來。程氏悄悄拍了拍她。她展開眼,見身側的九娘一瞬不瞬地盯著靈前,撇撇嘴,又自低頭犯困。
*
程氏讓小娘子們給王瓔端莊見禮。
這世上,一物降一物,倒也不假。王瓔堂堂郡夫人,在程氏手裡竟連話也插不上。可,那又如何?蘇瞻還是娶了她,捧在手裡,寵成那樣。
九娘笑著說:“那我讓連翹在這裡等著吧。如果娘叫我,連翹你到大殿前麵去找我。我去那邊撿些石頭。”
王瓔早有籌辦,笑眯眯地讓女使送了兩份見麵禮。到了九娘這兒,王瓔招手笑道:“這個小娘子就是阿誰和我九姐排行一樣,生辰也一樣的小娘子?”
蘇瞻跟著知客僧走在最前頭,忽地又停下腳來,微微側了身子。待王瓔跟上了才又前行,行動卻較著慢了下來。一行女眷終究不消緊趕慢趕,悄悄地鬆了口氣。
程家乃眉州大富,這程氏的遠親姑母,恰是蘇瞻的母親,她和蘇瞻是遠親的姑舅表兄妹。偏這程氏昔日在眉州,就是個聞名的凶暴敗落戶,十六歲都無人求娶。待蘇瞻殿試,三百八十八人中名列第二,授了京官後,接百口到都城定居。蘇瞻的母親便帶了自家哥哥程大官人和外甥女入京,要給她尋一門好婚事。因孟家的二郎孟存和蘇瞻是同科進士,天然入了蘇家的眼。成果孟家卻隻肯為庶子孟三郎求娶,程大官人衡量再三,給了十萬貫錢嫁奩,將女兒嫁給了孟三郎。至於厥後蘇程二家生隙,就此不再來往,王瓔又那裡曉得此中的啟事。這當子,又如何能應對?
蘇瞻一身玄色鶴氅,墨玉發冠,麵龐沉寂,更加顯得不似俗世中人。王瓔見了救星,站起家來:“郎君來了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