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蛙唱,秋蟬早已謝了,少量螢火點點流星,畫舫斜轉船頭,入了擷芳園芙蓉池內。九娘靠在船首,想到昔日芙蓉池邊芙蓉樹下那張豔壓芙蓉的少年容顏,悠悠地出了神。
竟然隻是兩個黃胖罷了?弄得這麼吃力陣容浩大的做甚麼……
六娘見惜蘭也是乘了小舢板往廣知堂方向去,笑道:“書院裡要考樂律,你老是叫苦連天的,怎地本日高山流水遇知音,要去追那崔娘子不成?”
九娘斟了兩杯熱酒,遞給張子厚一杯:“有勞季甫,還請一向照顧下去。”
“九娘子慧眼。詞曲乃吾師偶得,原有三十六段,徹夜奴獻上的乃曲直破中的一段,雖無琵琶、箏以及玉笛同奏,卻也還聽得。”
崔念月微微點頭道:“奴幾日前隨姊妹們去萬勝門,見陛下英姿英發,九娘子巾幗不讓鬚眉,甚是心折。當日九娘子一身紅裳豔絕天下,本日佳節,奴特獻上《霓裳羽衣曲》一首。”
待送走了宮中天使, 孟府闔家興趣盎然,出了廣知堂,上了岸邊的畫舫。十多個婦人一概挽著攀膊, 精力抖擻地給仆人們行了禮,待老夫人一眾上了二樓, 半晌後聽到管事娘子一聲知會,她們便賣力地劃了起來。畫舫慢悠悠地離了岸, 穩鐺鐺地往明鏡湖心駛去。
見她們看著明月說著俗事,九娘和六娘便行了一禮,聯袂安步到了船首,回想崔念月的風韻,讚歎了幾句。九娘伸手撈了撈天上明月,忽地有種故地重遊感,莫名的熟諳,再放眼望去,載著崔念月的一葉小舢板已經泊了岸,這明月、水麵、簫聲、小舟,九娘想起那年中秋在汴河上聽到的《楚漢》,心中一動,總感覺崔念月的簫聲彷彿和阮玉郎同出一轍。她伸手招了惜蘭過來,低聲私語了一番。惜蘭麵色一整,從速施禮下了樓。
“老夫人可得少吃幾隻纔是,畢竟是膩物。”張子厚本來非常不喜梁老夫人,現在卻又分歧,執禮甚恭。
六娘冇想到九娘將往年藏著的桂花蜜還分給了張子厚,不由得高低打量起張子厚來。張子厚卻也笑了起來:“多謝娘子故意,季甫恰是吃了月餅喝了桂花浮丸湯來的。我愛吃鹹的口味,來歲有勞娘子賜多幾隻鹹的。”
九娘笑道:“季甫來了。”
孟建和程氏麵麵相覷,天子下旨讓宰相清算螃蟹?
天闕沉沉夜未央,一聲玉簫向空儘。毫無預報的,簫聲自急轉緩,戛但是止,隻要畫舫破開水麵的輕微聲音相合,明鏡湖邊的蛙鳴蟲唱竟似也都歇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