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尉如此固執,莫非是因少君易脅?虜勢洶洶,梁勢垂死,我主來救,竟不肯允?王太尉罔顧國危,隻為成此一人,豈為忠節!」
王僧辯邇來本就因為國中諸方對於晉安王即位一事反應不敷主動而頗感焦灼,此時聽到齊使也對此表示質疑,心中自是更加沉悶憤怒,當即便冷聲說道:「國難未已,自有勇毅之士!統序清楚,豈容縱橫之士混合!爾等過江來問,不堪感激,國運雖艱,終不以亂謀興!」
再一次遭到回絕的北齊,天然也不會善罷甘休,一方麵持續加強針對廣陵的守勢,另一方麵便是高洋以其弟上黨王高渙為統帥,帶領五萬雄師,帶著之前在寒山之戰間斷送南梁精銳雄師以後被俘一向留在北齊境內的貞陽侯蕭淵明,浩浩大蕩的向著淮南而來。
中間馬嵩仁等叛人見狀後,也都趕緊說道:「王太尉三思啊!憑今國勢之微,實在難敵強虜,唯與齊國合盟,纔是家國朝氣地點啊!」
說話間,他便抬手錶示送客,不肯再持續聽下去。
李湛見王僧辯要結束相互的對話,趕緊也站起家來望著王僧辯大聲呼喊道:「你國貞陽侯於宗室為最長,梁武昔日已為家國柱石以用,舊曆鄴都,傾倒時流。今梁家危亡之秋,正宜奉此長君曆劫!
與此同時,王僧辯又向陳霸先去信,但願其人不要隻範圍於廣陵疆場,適當時候能夠對秦郡戰事停止必然的援助。
但今王琳入據湓城,其人親信可貴,也讓王僧辯不敢等閒動用豫章的軍隊,隻能親身坐鎮建康,以徐州刺史裴之橫、秦州刺史徐嗣徽等率軍前去秦郡,迎戰咄咄逼人的齊軍。
而與這齊使李湛同來的,另有原南梁臣員的馬嵩仁等北投之人。如許的職員搭配,也讓王僧辯對於這教唆團來到建康的企圖有所猜想,而究竟也的確與他的猜想相差不大。
不待齊使把話講完,王僧辯便直接開口說道:「今國中監國晉安王,乃我主嗣血嫡傳,亦為國中大眾所推、昂首受命的主事盟主。今我主固然身遭不幸,國中不謂無主,晉安王繼統興邦,亦順理成章、萬眾所願!」
王僧辯麵對這一環境也是不敢怠慢,如若之前江州還在掌控中的話,對於曆陽方麵的騷擾尚可有效的停止抵當,乃至能夠試圖反擊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