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久彆相逢,本該是讓人歡暢的事情,但是當宇文善在南鄭城外滿懷高興的迎向父親時,卻見宇文貴眉頭緊皺、神采陰霾的望著他,因而便也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入前來垂首輕聲說道:“阿耶……”
如果這件事是李泰決計的安排,宇文貴拚著貽誤軍期都得找上門去掰飭掰飭你這個臭弟弟究竟打的甚麼鬼主張!但今宇文善卻承認這是他擔憂父親安危,以是主動請戰,不免讓宇文貴滿腹悶氣無從宣泄。
李人傑出身伊川豪強、乃是蠻族豪酋,其家屬耐久奮戰在同東魏北齊作戰的第一線,親長也多是以喪命。講到李大將軍,那真是一臉的敬佩敬佩,隻憑李大將軍揚威河洛的兩場戰事,便讓他頂禮膜拜,隻道偌大國中、隻此一人!
李泰第二次作戰河洛的時候,在河洛之間俘獲兩萬多名俘虜,固然在河洛分撥措置了一部分,但還是有萬餘眾被帶回了沔北。這些俘虜多是北齊士卒,此中也不乏晉陽兵精銳的六鎮老卒。
“大將軍所慮,末將亦有所覺,非是不知,隻不過懶於沉思罷了。” 宇文善聽到父親此言,便又垂首小聲說道:“兒知國中情勢變幻、民氣詭譎,非工於心計者,幾近難存。但兒、末將等荊鎮同袍少有顧此,隻因李大將軍有言,事若以圓喻之,取於內則分寸必較、人多則我寡,取於外則六合廣漠、人可各逞其才!內事膠葛,但有李大將軍處罰,某等浴血疆場的懦夫,自不需害怕朝堂搖舌之徒1
當然這番話宇文泰是不成能說的太明白,畢竟身為霸府老邁卻要如此處心積慮的謀算部下權勢,不好說也不好聽。
因而在宇文善的引見下,宇文貴便與荊州總管府諸將一一相見。
現在的荊州總管府已經是強大到需求加以警戒了,霸府卻因為在其生長過程中的忽視,到現在已經很難通過通例的手腕去加以分化製衡,乃至於宇文太師不得已生出這類不太麵子的設法。
至於那胡將林盛,本是賀拔允舊部,因李大將軍與賀拔氏的淵源,來投以後即以家奴自居,當被李大將軍任命為統領降人的督將後,更是自戴德同再造,忠心非常。
宇文貴聽到這話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本來感覺這宗子也算是慎重老成,如何跟從李伯山幾年卻變得天真起來,有些怒其不爭的感喟道:“世事通俗,你又知多少1
宇文貴帶領的人馬固然未幾,但卻也不必擔憂冇有充足的人馬利用。當其路過梁州的時候,荊州總管府所增派的人馬也早已經等待在此,要跟從宇文貴一同入蜀,領兵的將領恰是宇文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