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居比較混亂侷促,為了能夠妥當安設這些南來人士的起居餬口,李泰便著員臨時將長安南麵一座本來的兵城清算出來,作為這些南來人士的臨時住處,而長安士民便也很應景的將這座小城稱為吳兒城。
但團體上而言,這一批先到達長安的南朝人士並不如後一批到來者處境安閒。後一批來到長安的職員,諸如王褒、周弘正以及顏氏兄弟之類,早在山南道行台便已經各自擔負官職。此番他們來到長安,也並不是作為俘虜入朝,而是外官內調,到達長安以後便有了詳細的職事安排。
「姚公不必多禮,人間良緣便在於互濟合作,我淺善於權勢,以是能庇護諸位德義之士,而姚公藥石之精也有深益於我,讓我不堪感激。」
現在的長安城中居住的南朝人士不在少數,有的是之前江陵城破後跟從梁帝蕭繹一起作為戰俘被送到長安來,有的則是之前就事於山南道行台、因唐公入朝在朝而一併入朝任事。
就連梁帝蕭繹在達到長安不久以後都被處斬,其他大多數一同入國的南朝人士們也都遭到了監禁和奴役。一向到了本年年初唐公入朝,這一部分人才被連續赦免,得以在坊間閭裡普通的居住餬口。
於寔聞言後忙不迭又作拜伸謝,神態之間不乏欣喜。
以是李泰籌辦在洛水東岸的商原四周修建一座新的宮苑,用為新霸府的辦公地與他們一家的居住地。他已經安排職員前去沙苑萬壽宮,將萬壽宮的修建質料拆解出來挪去商原以備用。
當然,李泰之以是準予這些涉亂的禁軍將領們交錢贖罪,為的就是壓迫他們的財賄以保持霸府用度,趁便調劑一下原霸府軍事體係的人事高低佈局,便利本身的嫡派上位掌權。真要說這些人有多大的罪惡,倒也不儘然。
此番從山南來到關中的南朝人士也有幾十家,不乏有拖家帶口、百口齊至者。當李泰一行來到這裡的時候,城中曲巷之間還多有各家仆員在灑掃清算,當見到唐公儀駕入城,便都紛繁奔回宅內奏告仆人。
待到於氏兄弟倆分開以後,堂中便隻剩下了姚僧垣並其家人。姚僧垣戶中兩子,宗子姚察之前任職江東,待到江陵之戰後便與父親斷了聯絡,奉母隱居鄉裡,次子姚最則跟從姚僧垣在江陵,當年李泰向江陵求訪名醫時跟從父親一起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