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齊魯眾儒生覺得泰山之高,近於天,泰山之深,根於地,是為五嶽之首,天下群山皆為臣下,是有賢君出,必封泰山之議。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墨客萬戶侯。
此中尤以佛徒最為猖獗,他們不事出產,專門讓人供奉,官府,貴族,富戶賜與了他們大片的地盤,讓很多百姓淪為他們的雇農。
封德彝冷不丁聽到這麼一句,當時心就停跳了幾拍,剛還說不想勞師動眾,糜費國庫,現在是甚麼,竟然想要去泰山封禪了嗎?
前隋時正值佛道盛時,豪族後輩多數崇佛通道,家中也都建有寺廟,南邊的貴族則更無節製,即便百姓刻苦也不見他們有涓滴憐憫之心,卻情願拿出大把的財帛來製作古刹。
李破點了點頭道:“好,那就明春在南郊祭天,朕的意義是不求有多昌大,隻求心誠罷了。”
大唐人丁銳減之下,有大片的地盤荒涼,封給有功的臣子們就很便宜,大將軍們有些要晉上柱國,但頂層的官職就那麼多,像上柱國之類的虛銜還要增設一些,以做賞功之用。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便模糊約約的描述了當時的佛道之禍。
至漢,漢武天子欲除舊弊,借封禪之舉以固其基,因當時未得功勞,以是封禪之時為之頗多,在山腳之下廣造宮宇,年號也為元封,此為心虛也。
除此以外其他人等去往泰山者……”
此時他妝模作樣的感喟一聲,道:“看來封禪之舉乃天命所歸,朕還差了一些,以是更要勵精圖治,但願有朝一日朕也能效仿他們,去泰山之巔看看風景。”
“我記得彷彿前人說過,易姓而王,致承平,必封泰山,此為封禪也,始天子,漢武天子都曾做過,是也不是?”李破一邊喝酒一邊隨便的道著。
那此事就交由你來主持籌辦吧,讓太常,少府輔之,對了,之前君王祭天是在那裡停止?”
看來勸諫君王確切是個非常凶惡的技術活,幸虧咱現在是天子了,不然也得這麼謹慎翼翼的說話,還不得被累死?
李破實在也就那麼一說,之前被激起了些火氣,便想逗一逗他,看他如何應對,不想卻得了這麼一番大論。
得此讚語,封德彝喜不自勝,頓時髦起唇舌一陣馬屁奉上。
隻是隋末戰亂重創了佛教權勢,特彆是在北方,很多古刹都已空無一人,就算是位於洛陽附近,當年香火極盛的那些古刹,現在皆都燒燬,長滿了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