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連連擺手,道:“也不是,傳聞是日本向東再萬裡。”

潘振承剝開一塊糖果的糖衣,謹慎地塞進孫兒的小嘴中,小孫兒嚐到長處,咯咯的笑了出來,也把潘振承逗笑。他餵給孫兒的這塊糖,產自葡萄牙殖民地,是真真的舶來品,代價不菲。有清一代,從西方入口到中國的特彆糖果,一向是上流社會鐘愛的零食。淺顯人家都消耗不起如許的入口貨,但是對於潘振承來講,百口人敞開吃多久都冇題目。

念過六十的潘振承正在含飴弄孫,固然老爺子仍舊精力暢旺,主持洋行各項停業,經常會晤夷商,但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講,最大的成績還是給家屬開枝散葉。潘振承娶妻妾十房,得子七人,又複得七屋子孫,除原配嫡子潘有勳受潘振承之命,返回福建漳州故裡,“衣錦回籍”以外,殘剩六屋子嗣都在廣州。

潘宏點頭道:“也算不得禍事,起碼跟本家無關。黃埔港來了四艘大船,比昔日那英吉利大帆船還要龐大,兩艘有三十多丈長,是平常外夷商船數倍之大,另有兩艘稍小些,但也三四倍於前些日子來的葡萄牙商船。不但如此,這四艘巨舟無風自行,連帆船都冇有掛一麵,就兩根龐大的煙囪突突地吐著黑煙,在外洋飛行之快,有若奔馬。”

“大人明鑒,下官恰是為了大唐商船一事而來。”潘振承身上有個候補官,固然冇有效,但是卻能自稱下官。

廣東巡撫德保是滿人,冇有甚麼本事,撈錢本領卻不小。上任的時候好處就收了很多,此次讓他逮到了漢人外洋之國,必定被他拿來大做文章。而潘振承作為十三行商總(相稱於行會會長),天然曉得這四條大商船做下來,利潤能有多大。德保搞這麼一出,即是從十三行的嘴裡奪食。

潘振承眉頭一皺,“日本的船?”

當時有一名法國商⌒,人來華,寫了一本紀行,並不如何詳確地記敘了潘家的年消耗,稱潘家人一年破鈔達三百萬法郎,充足買得起一支艦隊,潘家的資產西歐一些國王的地產還要多。以是有人以為潘振承是名副實在的十八世紀天下首富。

李侍堯問道:“遜賢你熟知夷務,可曉得這些詐稱唐人的夷人由來?”

潘振承一驚,道:“那艘鰹魚號葡萄牙帆船,是近兩千料的大船,運走貨色怕是得有三萬擔,比這葡萄牙人的商船還要大三四倍,這得能運多少貨色?這船是那邊來的?英吉利?法蘭西?還是西班牙、葡萄牙?怕都不是,如果是的話,潘宏你便直說這是哪國的商船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